中新网盐城6月13日电(记者 谷华)13日,“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江苏盐城市大丰区。素有上海“飞地”之称的大丰,已经成为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发展基地的主战场,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在追光逐电的新能源赛道上奋勇向前。
在大丰,有一片规划面积33平方公里的区域,正吸引越来越多投资者的目光。这里就是由上海市政府和江苏省政府主导成立的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以下简称“集聚区”)。在园区规划图上,映入眼帘的是统一规划、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标准化厂房。
大丰和上海有着独特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地域情缘。20世纪50年代,10多万名上海青年响应号召,来到大丰开垦沪属上海农场,铸就了大丰与上海的深厚情谊。如今,在大丰境内307平方公里的上海农场是上海域外面积最大的“飞地”,至今仍被视为上海的米袋子、菜篮子、奶瓶子。
2015年,盐城、大丰两级政府与上海临港集团、上海光明集团签订了《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开发建设合作协议》。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位于上海农场区域内,园区成立以来,两地联动发力,推动上海的产业、项目、资金、技术、人才向大丰转移。
在位于集聚区的正泰新能源电池片生产车间,多条现代化生产线依次排列,机械手臂辗转挥舞,一辆辆AGV小车忙碌穿梭,按照设定程序自动将电池片送到各个工序。偌大的生产车间内,只有寥寥几名工人在各自岗位上,“配合”机器作业。
正泰新能源电池组件项目由浙江正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主要从事光伏组件的生产和销售。“项目总投资30亿元,建设3GW电池片和8GW组件生产线。项目以专用自动化机器人设备为主,配套技术成熟且是国内外最先进的生产设备。”正泰新能科技有限公司大丰基地负责人张浩介绍,大丰基地厂房屋顶还安装了11兆瓦的光伏发电板,每天可发电3.5万度。
风电产业是大丰新能源产业的一颗耀眼之星。近年来,大丰凭借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加快培植风电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推进以海上风电为主导的新能源产业集聚,谱写了一曲“风光”无限的“大风歌”。“十三五”期间,大丰区海上风电规划容量415万千瓦,约占江苏的30%、盐城的50%,成为江苏打造“海上三峡”名副其实的主战场,有力诠释了“中国风电看海上,海上风电看大丰”的行业共识。
在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发展基地新能源科创园会客厅内,智慧能碳监测平台大屏上显示着园区风电、光伏的实时功率,还能看到园区当天产生的绿电量。园区内的风机和光伏板产生的绿色能源,可实现多能互补调配,是一个典型的源网荷储示范项目。
在阿特斯大丰储能项目车间内,各种机器人手臂不断挥舞工作着,车间内一片忙碌的景象。大丰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周善余介绍,阿特斯大丰储能项目计划总投资约102亿元,新建20GWH储能系统和储能电芯生产线。目前3条储能系统设备正在调试生产,计划6月份试生产,2023年预计销售收入10亿元。
科技、创新是新能源科创园的关键词。这里已入驻金风科技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江苏中车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分中心、大丰区新能源产才融合创新中心、盐城工学院大丰新能源产业学院、金风科技海上风电培训中心、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大丰分公司等机构。截至2022年,园区已取得专利750余件,其中发明专利218件,PCT国际专利56件;牵头完成国家先进能源技术领域“863计划”项目、6MW直驱式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项目等4项国家级重点项目和5个省级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获批资金2亿元以上。海上风电培训中心和产业学院等培训机构已培训培养专业人才超2万人次。
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预计用5年左右时间集聚院士8名、国家特聘专家10名、博士100名、高级研发人才300名以上,重点攻克大型垂直轴风机设计、风机主轴承、叶片翼型设计、晶硅材料、绿氢制取和储运、新能源产业固废综合利用等行业关键核心技术,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