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闻世界政治法律时政评论地产投资教育移民金融理财商机商讯文化科技大千世界吃喝玩乐美容健康
当前位置:首页 > > 美容健康

加拿大华人医学教授高祖华:不能给中国人丢脸

时间:2018-8-24

加拿大华人医学教授高祖华:不能给中国人丢脸

????加拿大华人教授高祖华在蒙特利尔麦吉尔大学超级医院办公室接受专访。(加拿大共生国际传媒图片)
  8月24日电,加拿大共生国际传媒近日专访了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病理学和肿瘤学终身教授、病理学系主席、临床病理中心主任高祖华。他分享了成功经验,也思考人生三阶段和三个“W”问题。告诫自己,想要与先贤比肩,就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文章摘编如下: 2018年3月,高祖华博士作为加拿大唯一的海外学者代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列席第十三届全国政协会议;4月,中国中央电视台华人世界频道(CCTV-4)以“麦吉尔大学里的华人引领者”为题,报道了高祖华教授在领导岗位上勇于改革,开拓新局的事迹。 2018年8月12日一早,笔者如约来到麦吉尔大学健康中心(超级医院),采访了这位杰出华人。 周日的超级医院宁静安详,高教授下楼相迎,我问为何把采访安排在今天,教授说,其他日子都在临床。笔者又问:“难道系主席还要每日坐班?”高教授说,“若指挥员不亲到前线,怎么管理战士?”平日里熙熙攘攘的走廊,此刻唯有这句话激荡,虽本是轻声细语,却字字落地铿锵。 “医生的医生” 笔者首先请高教授做一下科普,因为社会上对病理学普遍缺乏了解,很多人甚至将病理科和检验科混为一谈,以为病理科的作用只是出化验单。其实,病理是一门科学,讲的是疾病的道理,它研究人为什么生病,生的是什么病,生了病该怎样治,以及病治不好的前因后果。病理科是医科的基础,病理医生做出的诊断才是最终诊断,因此有一种说法:病理医生是“医生的医生”。譬如说,一个病人是否得了癌症,不是外科医生或内科医生说了算的,而是病理科医生在看了片子,做了切片和组织分析后才能下最后的结论。 因此,一个合格的病理医生需要非常广博的知识功底,特别是在当代,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层出不穷,作为病理学教授又要干临床,又要搞教学,又要做科研,学习压力是非常大的。 用高教授的话说,“你不可能什么都知道,但你必须什么都知道”。为此,他要求自己每天都保持在一种学习进取的状态。这种状态令高祖华教授出类拔萃却永不满足。六年来,麦吉尔大学病理学系和下属医院病理中心在他的整治下朝气蓬勃,焕然一新。 在科研方面,年度科研经费由原来的300万加元增长到2000余万加元,年度SCI 论文100余篇,在国际顶尖杂志上发表论文已成常态;在教学上,全系教授力争上游,各有建树,他们的本科生教育使得选择病理专业的学生比其他医学院高出一倍,他们主管研究生教育的教授曾上过著名杂志《McLean》,他们的住院医师教育正引领加拿大实施“以工作能力为本”的新模式。 在临床上,分子诊断、细胞病理、外科病理述等,在质量和效率各个方面都达到了同行业的最高水平。从2012年9月,高教授正式接掌麦吉尔大学病理系帅印,到2017年第一届任期结束,他整合团队,集思广益,基本实现了上任时带领全系同仁订立的目标:在临床,教学和科研方面保持加拿大国内第一,国际领先的地位。高教授的身先士卒,高教授的威望素着,使他在2017年系主席换届选举时,以压倒性高票获连任拥护。 连出三部经典医学教材 再来看高教授的个人成就,他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通过了法语行医资格考试。已连出三部教科书,部部经典。 第一部《临床技能总论》,是高教授结合自身在中国的行医经验及在加拿大当住院医期间各科轮换时记录的各科大夫如何接诊、如何处置的笔记而成,非常实用,全加拿大医学生人手一册,已发行三版。第二部《病理总论和行医指南》,也是在实战笔记的基础上完成的教材,目前是全加拿大病理医生和住院医生的必读之物,并被译成5种语言,销往世界各地。第三部《人类常见疾病的大体形态》是世界上第一本关于这个题材的教科书,即将出版发行。 麦吉尔大学是世界一流学府,其病理学系拥有120年悠久历史,高教授之前的16位主席多是赫赫有名的科学家和教育家。依照传统,他们的肖像按序悬挂在医院的走廊上,其中一位便是人称“现代医学之父”的Sir William Osler(威廉?奥斯勒爵士)。高教授每天走过这些肖像,都能感受到他们鞭策和期许的目光,他说:“我知道有一天我的肖像也会挂上去,我时常告诫自己,你凭什么和这些先贤比肩呢?在这个位置上你付出再大的努力也不为过,你做到多好也没有顶。作为第一个华人主席,你最好能有较大贡献,在历史上也写下一笔。至少不能给咱中国人丢脸!” 人生三阶段和三个“W” 笔者请高教授跟年轻人分享一下成功经验,他不假思索,侃侃而谈。 高教授说:人生在不同的阶段要考虑的问题是不一样的,在年轻的时候,在没有成才的时候,你要考虑的是“三观”问题,用西方人的话,是你要明白Who are you?(你是谁) 西方人第一次问我“who are you”的时候,我说:我是高祖华医生;第二遍问我,我说:我是给病人做诊断的病理学医生;第三遍问我,我回答:我是来自中国的……每一次问答都不一样,我发现每一次回答我对自己的认识都又深了一层。 这是每一个年轻人都应该回答N遍的问题。越深一层你就越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那么,你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呢?什么对你是最重要的呢?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呢?有了目标,才能知道怎么去奋斗。这就是第二问:Where do you want to go?(你想去哪儿) 树立这个目标你需要开阔眼界和胸怀,看那些成功的人是怎么做的,找到自己的榜样(model),这个榜样就是你想要成为的人。 再下一步,你要弄清楚自己现在在哪儿,“Where are you now?” 接着你要问自己,从我现在的位置到我要达到的目标,中间需要做什么?我要做A,做B,做C……这样你就知道前边的路该怎样走了。 高教授强调说:一旦目标树立了,也知道该做什么了,一定要有良好的自律,比如早睡早起,坚持锻炼,培养好的品格和习惯。我到现在依然每天早上五点起床,锻炼身体,没有一天间断。锻炼身体不仅能给你带来健康的体魄,更重要的是能调动起你的精气神儿,滋养坚韧不拔的毅力。 到了人生的中期阶段就不一样了,你朝着奋斗目标走,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你要有心理准备,心里边要踏实:遇到困难我不会放弃,遇到机会我一定抓住。我老家有一句话叫“头拱地”,你用头拱地的劲头做事,不可能不成功。 到了人生的晚期,你就成功了。有钱并不等于成功,因为金钱你是带不走的,有地位也不等于成功,你看很多有地位的人还要想法儿弄个学位,那么什么才是成功呢?我以为,所谓成功是因为有了你,世界发生了一些变化;因为有了你,一些人得了救;因为有了你,这个社会的一些人比以前更好了。这就证明你的存在是有价值的,你的人生是成功的。 回馈祖国不忘本 这些年来,高教授经常回中国。2011年他成为北京市特聘专家和首都医科大学佑安医院病理科的名誉主任;2012年在首都医科大学设立了博士点,已招3届博士生;同年他当选全美华人病理学会主席,为中国卫生部推荐了10余名远程会诊专家;2014年被山东大学聘为讲座教授;2015年被山东聊城市医院聘为顾问,协助筹建医学院;2017年成为中国国务院咨询专家;2018年作为加拿大唯一海外华人学术代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列席全国政协大会,提案获高度关注。 高教授在卡尔加里大学担任病理科主任期间,为卡尔加里大学和中国首都医科大学建立了姊妹学校关系 ,在北京佑安医院建立了“卡尔加里大学-首都医科大学联合肝病中心”;在麦吉尔大学担任病理系主席期间,创意并帮助建立了“麦吉尔--中国深圳联合神经疾病中心”。 9月,高教授将利用今年的学术休假再次回到生他养他,将他培养成“白衣天使”的那片土地。他要遵从母亲的嘱托,去村里看望那些帮助过自己全家的乡亲;他也要去自己帮助过的大学和机构看看那里有了哪些变化;他还计划去考察几个地方,看看那里遇到的难题自己能否帮上忙…… 说好的两个小时采访在不知不觉中已迎来中午的艳阳,笔者满载而归,留高教授继续在医院里忙。透过走廊明亮的大窗,我看到一个巨大的听诊器,顶天立地,昂首入云,象征着医者神圣,象征着救死扶伤,象征着心脉律动,也象征着生命的希望。 谨以此文向首届“中国医师节”献礼,向全世界医务工作者致敬!(胡宪)
?(来源:中国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