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闻世界政治法律时政评论地产投资教育移民金融理财商机商讯文化科技大千世界衣食住行美容健康
当前位置:首页 > > 文化科技

赴中国太空舱训练 欧洲宇航员苦练中文

时间:2018-7-9
Chinese astronauts Image copyright Getty Images

当莫伊雷尔(Matthias Maurer)报名参加海上生存训练时,他可没想到会是现在的状态。这个训练是与中国宇航员一起进行的。

“这里的生活真是太美好惬意了”,这名欧洲航天局 (European Space Agency ) 的德国宇航员说道,“我在救生筏上漂浮着,仰望苍穹,这时只要再来一点音乐,就足以让我有在夏威夷度假的感觉了。” 这项演习是去年在烟台附近的一个新建的培训中心里进行的。烟台是北京东南方向的一个沿海城市,乘飞机仅需一个小时。两周时间里,莫伊雷尔和同样来自欧洲航天局的宇航员克里斯托佛雷提(Samantha Cristoforetti)与他们的中国同行一起生活、工作。 “我们和中国宇航员呆在同一栋大楼里,一起训练,吃着同样的伙食,那真是一次印象深刻的经历。”莫伊雷尔说:“我感觉自己就像是大家庭的一部分,这与我之前生活和训练完全不同。那时我在休斯顿,住在租来的公寓里,只有在两三个小时的航天训练中才会看到我的同事们。” 其它太空机构都是用专门的团队建设活动来促进宇航员间的合作,而中国人的方法更为直接。 “中国宇航员甚至连节假日都呆在一起,他们彼此非常了解,就像兄弟姐妹一样”,莫伊雷尔说,“当我们在中国时,能感受到他们十分热心地接纳我们加入他们的大家庭。”
中国已宣布了雄心勃勃的太空探索计划,包括到达月亮远端的任务。(Credit: Getty Images) Image copyright Getty Images
Image caption 中国已宣布了雄心勃勃的太空探索计划,包括到达月亮远端的任务。
中国宇航员在2003年乘坐神舟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神舟号可容纳三名宇航员,这是基于俄罗斯联盟号宇宙飞船设计的,两者外形看起来也相差无几。但联盟号已经载人飞行了50年,其设计受在太空时代早期最先服役的运载火箭的局限。相比之下,神舟号是更加先进的21世纪产品。 “我对中国宇宙飞船的空间大小颇感惊讶。”莫伊雷尔说,“它的直径比联盟号的太空舱大得多。中国设计师对俄罗斯的硬件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已经掌握了哪些是好的部分、哪些是可以改进的部分。” 例如,如果太空舱溅落(特指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返回地球时,按预定计划内落入海洋)在海上,神舟号的设计使得更换太空服,再从漂浮的太空舱里爬出来这个过程变得更加容易。 “太空舱里有这么大的空间,甚至还配有充气橡皮船,这在联盟号上是没有的”,他说,“在俄罗斯的海洋生存训练中,你要跳入水中,因为没有船,周遭异常寒冷,那条件要困难的多得多。” 莫伊雷尔最近才获得宇航员资格,但他曾经在德国科隆的欧洲宇航员中心(European Astronaut Centre)工作,因此早在2012年就开始与曾经高度机密的中国人类太空计划建立了联系。一年后,他参观了北京培训中心,看到了那里的设施和模拟器。在 2016年,一名中国宇航员也参加了欧洲航天局定期举办的洞穴探险活动。 与克里斯托佛雷替和法国宇航员佩斯奎(Thomas Pesquet)一道,莫伊雷尔也一直在学普通话。他说,“我的普通话还好,但需要提高。”莫伊雷尔还告诉我,他的名字在中国翻译成“天堂之马”。
在此项目中,已有一些欧洲航天局的宇航员与中国同行一起进行溅落训练。(Credit: Getty Images) Image copyright Getty Images
Image caption 在此项目中,已有一些欧洲航天局的宇航员与中国同行一起进行溅落训练。
美国不会在太空领域与中国合作,甚至在国际空间站项目上也不会。但欧洲航天局在将宇航员送入轨道以及其它项目上,一直保持对中国开放的态度。 中国在2023年将发射第一个大型空间站,今年晚些时候该国的机器人任务也将在月球的远端执行任务。欧洲航天局在与美国和俄罗斯保持联系的同时,与新兴的太空超级大国中国保持伙伴关系,这似乎是一个明智之举。 “欧洲航天局已经是个拥有23个成员国的合作组织,因此我们知道将合作伙伴团结到一起需要付出什么样的努力”,莫伊雷尔说,“我们讲多种语言,我们有跨文化意识,我们正是将中国完美融入这个国际空间大家庭的胶合剂。” 中国最近与联合国外太空事务厅(United Nations Office for Outer Space Affairs)签署了一项协议,将新的空间站对国际研究开放。这也可以扩展到载行宇航员,类似于二十世纪70和80年代的苏联国际宇宙理事会方案,该计划中同盟国(包括蒙古、古巴、阿富汗和叙利亚)的宇航员都可前往俄罗斯空间站。 “在我印象中, 世界上任何国家都可以通过联合国与中国取得联系,并有可能送宇航员搭乘中国空间站在外太空飞行。”莫伊雷尔说,“不仅是欧洲国家,还有目前可能没有宇航员计划的发展中国家。” 欧洲率先参与这个计划,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欧洲航天局宇航员将开始在中国的太空舱进行训练,希望他们中的一员能在未来的任务中获得副驾驶的地位。
美国不允许中国宇航员登陆国际空间站。(Credit: Nasa) Image copyright NASA
Image caption 美国不允许中国宇航员登陆国际空间站。
“在联盟号设计中,左座椅是副驾驶,所以我们到中国时以为我们需要进行艰苦的谈判才能得到那个左座椅位置”,莫伊雷尔解释道,“他们说'哦,好的,没问题'……, 我们当时认为这简直也太容易了嘛,直到我们意识到在神舟号中右侧座位才是副驾驶的。” 莫伊雷尔希望能在2020年在国际空间站上进行他的首次太空飞行。此后,他将成为首批在2023年左右与中国宇航员一起飞往中国空间站的外国宇航员之一。 部分因为目前美国政府的外交政策,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不太可能在短期内公开开展与中国的太空合作计划。然而从长远来看,美国和中国都在考虑重返月球甚至是登陆火星的探索,问题是这两个太空强国是否会继续视对方为竞争对手,还是最终会通力协作。 “一旦超出地球轨道,飞向月球或火星,我们就需要团结在这个星球上所能找到的所有合作伙伴,因为太空探索正变得更困难、更昂贵,我们需要最好的技术”,莫伊雷尔说,“我们的目标是把中国宇航员带进太空大家庭和未来的月球研究站。毕竟,中国有句老话,人多力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