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华北、东北等多地持续高温或桑拿天,韩国、日本等地更是创下有气象观测以来的最高温度纪录,高温中暑致死人数也在不断攀升。欧洲许多地方则正经历高温和干旱的双重夹击。
科学家们在刊登在《自然?气候变化》杂志上的一篇文章中表示,地球气温的进一步增加将使美国和墨西哥的自杀人数明显增多。且自杀频率将会在本世纪中期增加1.5%到2.3%,或者每年增加4万名自杀者。有研究表示,这相当于经济危机或者重大社会变化时的自杀者的增长情况。
目前学界已有共识认为人为活动导致全球变暖是事实,认为“全球变暖存在,且人类活动极有可能是导致半个世纪的全球变暖现象的主要原因”这点,在学术界当中是没有争议且有着强烈的共识的,超过97%的气候科学家认为“人类活动”极有可能是导致近半个世纪的全球变暖现象的主要原因。
科学界普遍认为,距今7,000年前最后一次冰川运动结束,标志着全球进入现代气候时代,19世纪的工业革命是气候变暖的开端,随之而来的工业发展催生了全球变暖。1824年傅里叶(Joseph Fourier)提出了“温室效应”的概念和原理;1859年丁达尔(John Tyndall)通过实验发现,微量的二氧化碳能改变整个大气层的热辐射平衡;终於在1938年,英国一名蒸汽动力工程师卡伦德(Guy Callendar)首次提出“全球变暖”的观点,“我们到处燃烧化石燃料,排放出千百万吨的二氧化碳,而正是二氧化碳在改变着气候。”
众所周知,当温室效应不断积累,地气系统吸收便与发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断在地气系统累积,从而导致温度上升,造成全球气候变暖。后者将导致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海洋酸化等情况,危害着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除此之外,温室效应和雾霾也不无关系,当陆地温室气体排放造成大陆气温升高,与海洋温差变小,便会造成空气流动减慢,雾霾无法短时间被吹散,很多城市雾霾天气频繁,人们健康饱受威胁。
事实上,在过去百多年里全球大部分地方都变暖了,有观点表明,20世纪30年代气候进入了一个温暖期,1983年到2012年可能是北半球在过去1,400年来最暖的30年,而过去的三个年代也一个比一个温暖,21世纪第一个年代可以说是1850年以来最暖。从全球气温变化的数据记录表来看,似乎也印证着全球气候变暖一说。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1988年成立,是一个附属于联合国之下的跨政府组织,由世界气象组织(WMO)、联合国环境署(PNUE)合作成立,专责研究由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气候变迁。自成立以来,IPCC召集国际上许多着名科学家成立了专门的研究小组,从各种观点和角度对地球气候变动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目前已经完成并发布了5次评估报告(分别在1990、1995、2001、2007和2013年),并逐渐成为引领全球气候变暖研究的权威机构。
IPCC曾在2013年第5次报告确认世界各地都在发生气候变化,该机构称气候系统变暖是毋庸置疑的。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许多观测到的变化在几十年乃至上千年时间里都是前所未有的。而且相比之前的评估报告,2013年的报告更为肯定地指出一项事实,即温室气体排放以及其他人为驱动因子已成为自20世纪中期以来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2016年4月22日地球日这天,174个国家和欧洲联盟(简称欧盟,EU)历史性地聚集在一起,共同签署了2015年12月12日在巴黎起草的气候协议,限制全人类温室气体的排放。到了2016年9月,共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38%的中美两国共同加入了这个协议,其他三十多个国家也在之後几周内相继加入,该协议在2016年11月4日正式生效,希望目标是将全球气温增温控制在2℃以下(相对工业革命前的温度而言),并尽力控制在1.5℃以内。
作为普通大众,当我们在谈论气候变化的时候,也应该谨慎引用“全球变暖”或“全球变冷”的概念(图源:新华社)
各国纷纷制定措施应对全球变暖,这无疑说明,大家已经认可并相信全球变暖一说,那为什么又有人称全球变暖是骗局?同时又有全球变冷这一说呢?
事实上,全球气候是“变暖”还是“变冷”的观点纷争由来已久。 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气候变暖趋势并没有持续下去,1947年到1976年的全球性寒冷天气,就曾让许多气象学家惊呼“小冰期到来”。上世纪60年代初,气象学家们公开谈论说,虽然全球温度直到40年代一直都在变暖,但是最近的温度在下降。从当时的测量来看,二氧化碳在稳定地增加,那些年的气温却在下降,这是用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所无法解释的,一时间,连二氧化碳排放量不能代表全球气候变化的观点也甚嚣尘上。
有科学家表示,自上世纪40年代中期开始,特别是60年代以来,在北极和靠近北极的高纬地区,气候明显变冷,这些变化在气象观测、生物生态以及自然界许多方面都有明显反映,比方说北大西洋的结冰范围扩大,形成了遍及欧洲、美洲、亚洲广大地区的几十年来未见过的酷寒。由于北大西洋海水冻结,在格陵兰岛和冰岛之间曾一度连结成为天然“冰陆”,北极熊可以在“冰陆”上自由通行;在美洲,美国的植物生长期比40年代缩短了半个月;日本的物候观测结果表明,日本樱花的始花期比50年代推迟了。
于是20世纪70年代初,全球变冷逐渐成为学术主流。1971年,丹斯加德(Dansgaard)等人发表的格陵兰冰芯氧同位素谱分析成果表明,地球气候有10万年轨道周期变化,其中9万年为冷期,1万年为暖期。按此规律,气候的暖期已接近尾声。同样是在1971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科学家拉苏尔(S. I. Rasool)发表观点称,未来50年里,人类燃烧化石燃料时不断向大气排放的细尘将会遮挡大量阳光,地球平均温度将下降6℃,如果这种状况在未来5年到10年内未有改观,气温下降将带来冰河时代。
日本气象厅朝仓正1973年撰文预言,地球将於21世纪进入“全球变冷”。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环境研究所布莱森认为,地球目前正在非常缓慢地进入另一个大冰河期。1975年《新闻周刊》在一篇题为《变冷的世界》的文章里表示,经历了异常温和的75年,地球气候似乎有所变冷,这是我们面对的关键事实,气象学者几乎一致同意,全球变冷趋势会在本世纪余下几年降低农业生产力,1945年到1968年间北半球平均地表温度下降了半摄氏度,1964年到1972年间美国大陆地面阳光照射量减少了1.3%。
1997年,M·E·拉米约在《古海洋学》(paleoceanography)上发表论文称,全新世(Holocene)作为间冰期的一万年已经过去,如果没有人类干扰,紧接着的冰期已经来临。俄罗斯的部分科学家认为,对地球气候影响最大的是太阳亮度和太阳活动的变化,由於今後数十年,太阳的发光强度逐渐下降,太阳将进入活动消极期,地球温度将会随之下降。就职於俄科学院天文台的哈比布罗·阿布萨马托夫,一直从事宇宙实验研究工作,主要对太阳进行观测研究,他认为全球变冷的主要原因是太阳活性发生变化,全球变暖将逐渐停止,即使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长了4%。
到2007年,阿布萨马托夫提出,地球在1998年到2005年度过了全球变暖的高峰期,全球变暖主要是太阳几乎在整个20世纪持续保持不寻常的高发光度造成的,太阳的发光强度正在逐渐下降,大约在2041年会降到最低点,正是这一点将成为地球显着变冷的原因,但海洋会推迟地球显着变冷的过程,全球变冷的高峰期将出现在2055年到2060年。
无独有偶,英国爱丁堡大学地球物理学教授托马斯·J·克罗利2008年11月在《自然》杂志发表论文,总结了他二十多年的研究。他认为,地球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冰期,北半球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欧洲、加拿大和亚洲的部分地区将很有可能被覆盖在一个永久的冰原之下,但大量温室气体的释放似乎阻止了地球进入这一周期。
事到如今,不论在科学界还是在大众认知上,持全球变暖观点的人仍然居多,但认为全球变冷的科学家也是寸步不让,双方各执一词,又都能拿出不同证据来论证自家观点,事实真相如何尚未有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