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新闻世界政治法律时政评论地产投资教育移民金融理财商机商讯文化科技大千世界衣食住行美容健康社区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世界 >> > 国际新闻

孤寂气氛难掩火热情感:疫情下俄罗斯胜利日的别样庆祝

时间:2020-5-11

  (抗击新冠肺炎)孤寂气氛难掩火热情感:疫情下俄罗斯胜利日的别样庆祝

  中新社莫斯科5月9日电 题:孤寂气氛难掩火热情感:疫情下俄罗斯胜利日的别样庆祝

  中新社记者 王修君

  如果没有新冠病毒疫情,俄罗斯将会以一场大庆来迎接卫国战争胜利75周年。

  俄国防部原计划在5月9日胜利日当天动用1.5万名官兵,225件军事装备和150架各类战机在红场举行阅兵;邀请多国领导人参加;全俄475个城镇、11.6万名官兵当天也将举行各种庆祝活动;此外,俄还计划举行展览、音乐会等活动。俄防长绍伊古说,庆祝活动将持续一整年。

点击进入下一页
当地时间5月9日,莫斯科举行空中阅兵式,75架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参加。当日,俄罗斯多地举行空中阅兵式,庆祝卫国战争胜利75周年。 中新社记者 王修君 摄

  但一切都因新冠病毒疫情的蔓延戛然而止。4月16日,俄总统普京宣布,受疫情影响,红场阅兵和各地阅兵延期举行,所有公众活动也一律推迟。

  因此今年5月9日胜利日显得格外冷清、孤寂。莫斯科的凯旋门下没有了往年游客扎堆拍照的熙攘,只有几辆汽车从两侧公路上急驶而去;往年佩戴勋章、尽享节日荣光的老兵们也没有露面——他们属于易感染人群,是疫情发生后最早被要求待在家中的一类人;而在距离红场不远的莫斯科河大桥上,佩戴口罩的警察在来回巡逻,不时盘查过往行人。市民如果没有按照防疫要求申请出门通行证,将会被处以罚款。

点击进入下一页
当地时间5月9日,莫斯科举行空中阅兵式,75架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参加。当日,俄罗斯多地举行空中阅兵式,庆祝卫国战争胜利75周年。 中新社记者 王修君 摄

  这是一个与往年不一样的胜利日。截至5月9日,俄罗斯累计新冠病毒感染者已超过19万人。作为疫情重灾区的莫斯科,感染者累计超过10万人。为了防止疫情因节日而快速传播,莫斯科等多个城市加强了警力,甚至启用无人机来严防民众聚集。

  不过疫情的压抑和冷清的城市氛围并没有掩盖住俄罗斯民众渴望庆祝胜利日的火热情感。在不违反防疫措施的条件下,莫斯科民众不放过任何庆祝机会:有人把车停在路边,车里大声播放着“喀秋莎”等经典音乐,车窗上则插上了俄罗斯国旗;有人穿起二战苏军军服,在途经红场时快速自拍“打卡”后匆匆而过;有人则把在二战中去世亲人的照片挂到临街的窗户上,以示纪念;甚至还有人在自家阳台上利用手风琴等乐器,演奏二战歌曲,引来附近邻居的一片喝彩和呼应。

点击进入下一页
当地时间5月9日,莫斯科举行空中阅兵式,75架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参加。当日,俄罗斯多地举行空中阅兵式,庆祝卫国战争胜利75周年。 中新社记者 王修君 摄

  此外,在伏尔加格勒,老爷车收藏者们开着二战时期的老爷车组成车队,直穿市区。阿迪格共和国民众玩起了“一起唱歌”的线上快闪活动;滨海边疆区民众则举行了“胜利之光”活动,居民统一于晚间10时在窗户上点亮灯笼或蜡烛。

  俄官方的庆祝活动也与往年不同。由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参加的空中阅兵取代了大阅兵。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多个城市当晚燃放烟火,但民众不能外出,只能通过电视观看。同时,俄大型民众活动——“不朽军团”游行也转为线上举行,共有近300万人参加。俄NTV、第一频道等主要电视频道播放了知名艺术家演唱的二战老歌和朗诵的诗歌;俄罗斯社交媒体则推出了连续14小时播放二战主题电影活动。

点击进入下一页
当地时间5月9日,莫斯科举行空中阅兵式,75架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参加。当日,俄罗斯多地举行空中阅兵式,庆祝卫国战争胜利75周年。 中新社记者 王修君 摄

  “伟大的卫国战争已过去了75年。我们一定像往常一样广泛而隆重庆祝这一纪念日,这是我们的责任”。普京在胜利日发表的讲话中如是说。作为国家元首,普京与往年一样,向莫斯科亚历山大花园的无名烈士墓献上了红玫瑰。不同的是,今年他献完花后并没有返回红场,而是从克里姆林宫第一楼的门廊里检阅了飞过的战机。

  今年没有外国领导人前往俄罗斯参加庆祝活动,但从5月7日至5月9日,普京就分别与多个国家领导人通电话,互相祝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而在通话中,各国领导人也都不约而同地强调,要加强合作共同抗击疫情。

  截至9日,全球新冠病毒感染者已超过390万,新冠病毒已成为人类共同的威胁,各国休戚与共,利益相连。而75年前的反法西斯战争经验则表明,在共同威胁下,只有团结起来才能战胜敌人。

  “共同的希望、共同的追求以及我们对当今和未来的责任将我们团结在一起”,“我们清楚并坚信,只要我们团结在一起,我们就是不可战胜的”。普京在讲话中也多次强调了团结的重要性。很明显,他在道出庆祝胜利日意义的同时,也指出了当下各国抗击疫情的正确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