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der Morgan輸油管的命運何去何從?
联邦、阿省与BC省的三角习题
Kinder Mogran公司計畫興建的橫山輸油管項目(Trans Mountain Pipeline),儘管獲聯邦政府與阿省政府支持,卻遭到卑詩省政府杯葛,導致工程延宕,於是Kinder Morgan公司下達5月31日的通牒令,希望能清楚知道加拿大兩級政府的立場,以定奪這條油管的未來命運。
因爲時間進入最後倒計時刻,聯邦、阿省與卑詩省政府也頻頻出招,看得民眾一頭霧水,以下爲大家先説明三角習題的最新進展:
1. 一年一度的西部省長會議5月23日舉行,卑詩省長賀謹在會議前兩天才刻意拉關係,對媒體説他與阿省省長諾特利是好朋友,雖然雙方因油管意見不和,但期待在西部省長會議期間好好聊聊。沒想到,立即被諾特利搏個耳光,諾特利説,大家在同一球隊,她沒辦法看到有一名隊友一直扼殺阿省與加拿大的經濟命脈,她卻還要禮貌性地與這樣的隊友討論藥品與大蔴問題。
最後阿省副省長霍夫曼(Sara Hoffman)代表諾特利出席會議,但是最後因爲各省份沒有在輸油管議題上取得共識,表達支持,因此阿省拒絶簽署會議公報。而賀謹則説,各省在輸油管以外的議題都有共識,會議成果令人滿意。
2. 5月16日,阿省通過了12號法案,名爲《保護加拿大經濟繁榮法案》,它將賦予阿省政府通過控制原油和燃料輸出來對卑詩省進行報復的權利。法案通過,阿省政府將能夠控制卡車司機、管道公司和鐵路運營商運送原油産品的輸出量和時間。違法的個人每天將面臨高達100萬的罰款,公司每天將面臨1000萬的罰款。一旦實施,卑詩省石油將嚴重短缺,現在已經每公升1.6元的油價將會飆漲至3元!
3. 面對阿省的"限油令",卑詩省亦狀吿法院,向阿省法院提出訴訟,指控阿省"限油令"違反憲法,法案一方面抵觸了憲法中的"省不能爲有關跨省貿易立法"的規定,另一方面也違反憲法中,有關禁止省立法向其他省份徵收關稅,或與關稅相同性質款項的條文。卑詩省在起訴文件中又指出,"限油令"將會對卑詩省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害,並對住在偏遠地區的居民構成人身安全及健康的威脅。
卑詩省上個月已經爲了油管問題向法院提出意見徵求,請卑詩省上訴法院厘清是否省府有權限制瀝靑的入境數量。
4. 聯邦政府清楚表達支持阿省、支持橫山輸油管的立場。稍早司法部長王州迪(Jody Wilson-Raybould)已宣佈會介入卑詩省向法院提出的瀝靑法案,代表聯邦政府的律師會在法院審理卑詩省瀝靑案時提交證據、參與辯論。王州迪強調,跨省的輸油管問題本來就是聯邦權力,聯邦對管轄權很有信心。
5. 5月16日聯邦財政部長莫諾(Bill Morneau)表示,加拿大聯邦政府願意爲卑詩省阻止橫山輸油管建設而造成的經濟損失,對承建商Kinder Morgan進行補償。他還説,Kinder Morgan公司無法解決政治糾紛,經濟賠償只是聯邦的措施之一。早前總理杜魯多已表示,會與Kinder Morgan公司商討,以留住油管投資,聯邦政府會使用經濟和法律手段實現這個目標。
纳税人已经在埋单
就在三個政府爲了油管爭吵愈演愈烈的同時,民意對輸油管的支持聲音似乎更大了。
以前總見反對輸油管的人站出來抗議,支持者被認爲是沉默的一群,但本周三,有數十名支持輸油管的人在渥太華國會山莊前集會遊行,他們人數雖然不多,但其中有企業老闆,商會代表,工會代表和原住民領袖等。他們的標語牌和一些人的衣服上寫著"尊重憲法"和"世界需要更多加拿大能源"等口號。
根據4月的一次民調,加拿大受訪者中64%表示支持修建輸油管。即便在卑詩省,民意也更傾向于修建橫山輸油管。同一民調顯示,54%卑詩省民支持橫山輸油管,這比2月上昇了8%。
卑詩省民已經承受北美最高油價的日子,高油價帶來的不僅是開車成本高,因油價上漲而導致各類商品全部漲價,所以整體生活成本水漲船高。在高油價的壓力下,一些民眾對於省府堅決反輸油管的立場感到不滿。阿省省長諾特利更趁機借著民怨而批評卑詩省府,諾特利説,「卑詩省府是拖著所有人下水」。她更譏諷卑詩省府先是向法院提出關於限制瀝靑的法案,後來又針對阿省"限油令"提起司法訴訟,簡直令人啼笑皆非。諾特利説:「他們一方面不要我們的石油,另一方面卻又控吿我們不給石油。」
政治評論員Don Braid也説,這眞是最詭異的法律訴訟了。卑詩省賀謹政府從來沒有爲輸油管説過一句好話,但卻在最新針對阿省限油令的司法訴訟書中提到「阿省限制對卑詩省供應石油,將造成不可彌補的影響,除了經濟危害之外,供應突然中斷可能會傷害偏遠社區的人類健康和安全。」這恐怕是賀謹首度承認,石油對整個省的經濟與生活産生的珍貴價値。
Braid認爲,卑詩省不應該再玩浪費時間與金錢的伎倆了,這只是傷害卑詩納稅人與全體國民的金錢。司法成本太昂貴,旣耗時又耗錢,而一旦卑詩省接連提出法律訴訟,可以想見,這對納稅人來説造成多大傷害。 (下轉A5版) 况且,因爲橫山輸油管項目不斷被延宕躭擱,聯邦政府已説會對Kinder Morgan的投資人做出相應補償,這豈不是又是另一重稅務負擔?
不過緑色緑色和平國際的創辦人Rex Weyler亦曾經就金錢的角度來分析輸油管效益,他認爲,支持者總會説輸油管對經濟與工作帶來多少好處,但有無想過,一旦油管漏油,損失的金錢有多龐大?2010年安橋能源公司輸油管漏油,上百萬加侖石油流入卡拉馬蘇河,損失慘重,如果類似這樣的情况發生在卑詩外海,清理費用約170億元。漏油對本省旅遊業與海産業影響最大,出事後4年內損失共逾200億元,還有其他商業活動、健康問題等衍生的損失又有幾十億元,於是單單是這些直接傷害就導致400億元!更別説卑詩品牌價値、房産價値等間接傷害了。
政府該不該資助輸油管項目?
早在上個月,當Kinder Morgan公司給出5月31日的最後底限時,阿省政府就喊出不排除買下油管股權的想法,聯邦政府隨後也派定心丸,表達會對油公司的損失進行補貼。
對Kinder Morgan公司來説,它們不是眞的在乎這條油管建不建得成,它們唯一關心的是投資能不能賺錢,所以如果有人高價要買橫山輸油管,何樂而不爲?
但由政府出資、也就是所有納稅人共同來資助這個項目,恐怕不是多數民眾樂見的。根據Nanos Research本月初公佈的民調發現,67%的受訪者表示支持橫山輸油管項目,27%的受訪者反對,6%的人尙未決定。但同一分民調也發現,
67%的受訪者並不同意政府拿納稅人的錢來資助該項目。顯然,凡事攸關民眾的荷包,大家都會更謹愼一些。
加西基金會(Canada West Foundation)總裁Martha Hall指出,雖然這個案子的受阻或失敗,對於強調經貿投資的加拿大而言,是有具大傷害的,但若是聯邦政府因此就承諾要對Kinder Morgan公司提供財政支持,並不是好的答案,是一種臨時貼膏藥的舉動罷了,副作用恐怕更多。
Martha Hall説,現在許多外國投資人都睜大眼睛看著Kinder Morgan這條輸油管何去何從,但爲該公司提供財務幫助並不會平息其他潜在投資者的擔憂,這種反應行爲只會讓外界更不明白加拿大究竟在做什麼?Kinder Morgan公司是擔心項目不能建成、投資會虧錢,但如果加拿大最終能讓這條油管興建,誠如聯邦政府自己説的,這是個値得的投資回報。旣然如此,那何必還要提供納稅人資金去擔保?甚至連過程中的司法延宕損失,都要國民買單?當加拿大否決先前批準的北方門戶計劃時,我們並沒有給予安橋公司賠償;當馬來西亞能源公司Petronas決定退出液化天然氣項目時,聯邦政府又在哪里?有出資來接手Petronas的天然氣項目嗎?顯然,聯邦提議會資助Kinder Morgan公司股東的説法,實在是異想天開與不負責任,卻沒有解決根本問題。
C.D. Howe硏究學會一向支持能源發展,但也認爲政府不適合經營企業,出資購買Kinder Morgan公司股權恐怕不是個好選擇。C.D. Howe的助理硏究總監Benjamin Dachis表示,政府的責任是督導監管,不是成爲實際的市場參與者,如果政治涉入商業太多,反而會陷入困境。况且政府的支持不應該是無限的,如果Kinder Morgan公司要求太多,渥太華應該走開。
但這個案子具有指標作用,不僅是單一的油管投資,是涉及未來許多産業計劃投資加拿大的一個參考範本。政府不能只是嘴上談兵,當然要有「手段」來處理。什麼手段工具可以利用呢?Benjamin Dachis説,加拿大基礎設施銀行〈Canada Infrastructure Bank〉此時就能派上用場了。
加拿大基礎設施銀行成立于2017年6月,是一家「聯邦政府的機構,透過聯邦支持,符合加拿大公眾利益的基礎下,來吸引私營部門和機構投資來爲有新收益的基礎設施服務。」
橫山輸油管項目有沒有符合公眾利益呢?當然無庸置疑,渥太華批準這個項目時已説得很清楚。這是不是個會增加國家收益的項目呢?絶對沒問題,別説這個項目可自籌資金,它也不需要政府長期的支持,最終這個項目還能帶來廣大的稅收與就業機會。
經濟學家和公共政策硏究者Trevor Tombe亦主張政府可以透過加拿大基礎設施銀行提供短期貸款,而不是投資股權。也就是在項目最具風險的階段提供貸款資助,但是當項目完成時,則公司必須還清貸款。Kinder Morgan公司是不缺長期資金,但輸油管遲遲未能動工,阻礙公司短期的現金流動,這就難免需要聯邦應急相助。
Benjamin Dachis也提到,如果由政府出手與Kinder Morgan公司交手,不見得會佔得便宜,但加拿大基礎設施銀行的金融專家們卻有商業談判經驗,可以確保納稅人得到好的交易。再者,這算是個一石兩鳥之策,因爲加拿大基礎設施銀行成立將近一年,其公司首席執行官〈CEO〉卻仍是懸空,如果這次能透過與Kinder Morgan的商業合作案,兩方可以在董事席位上下功夫琢磨,彼此點燃最亮的火花。Dachis相信,這是個有社會價値的投資案,政府可以以加拿大基礎設施銀行爲工具來解決問題,堪稱一舉兩得。
大家討價還價 測試底牌
還剩最後幾天的談判期限,雖然檯面上看到聯邦政府、阿省與卑詩省政府的口水交戰,但在幕後,最關鍵的事情是該如何與Kinder Morgan公司談條件。環球郵報從聯邦政府探得的消息知道:Kinder Morgan公司很想出售橫山輸油管,但在渥太華看來,它們索求的價格太過分了。
財長莫諾在5月中的記者會先放出了一些風向球,已經可以嗅到棒子與蘿蔔雙用的味道。莫諾一方面公開表明,渥太華願意向該公司承擔風險,如果有工程延宕導致的損失願意承受。另一方面莫諾則説,這個油管是有利可圖的,所以不愁無其他公司接管項目,而且聯邦願意爲任何其他可能接管項目的公司做出同樣的賠償承擔。聯邦發出的信號很清楚:加拿大願意擔保外資投資風險,投資人無需擔心;但如果Kinder Morgan不想繼續完成輸油管項目,其他私營公司會樂意接手。
環球郵報記者Campbell Clark相信,杜魯多政府已探知Kinder Morgan不想興建油管了,因爲它厭煩折騰,乾脆脫手了結。所謂的5月31日底限只是一個煙霧彈,看雙方能談出什麼好結果。而杜魯多政府應該也掌握到至少一個積極的買家,否則聯邦政府不會公開吿訴Kinder Morgan公司,這條輸油管是有行情的,你不想要無妨,一樣有人巴不得撿。
財長莫諾不是單純的公務官僚體系出身,也不是純粹的政治機器,他在2015選上國會議員之前,在商界、學術界都是響叮噹的一號人物。或許納稅人還是可以對他賦予一些信心,只要談到好價錢,這條油管握在聯邦政府所管轄的基金中,遲早有利可圖。就如當年聯邦政府在汽車業風雨飄搖之際投資通用汽車與魁省政府資助一度瀕臨死亡的龐巴迪公司一樣,後來不是都獲利豐收嗎?輸油管是福還是禍,需要精準的商業判斷,外加一些天助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