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內平面媒體發布“兩岸關係年度大調查”系列民調數據顯示受訪台灣民眾對大陸正面印象創下近年來新高。
据中評社北京11月24日报道,日前,島內平面媒體發布“兩岸關係年度大調查”系列民調數據顯示,受訪台灣民眾對大陸政府“印象好”的比例達到40%,對大陸人民“印象好”的比例達到49%,均創下近年來新高。值得注意的是,對大陸人民“印象好”的比例首次超過“印象不好”。此外,受訪者赴大陸工作、創業、送子女去大陸念書的意願,較往年都有所提升。
這一系列民調數據一經公布,就受到兩岸各界的高度關注,媒體、學者也紛紛做出解讀。有媒體高呼這是台灣對大陸民意的“前所未有的轉折”、“重大逆轉”,還有學者認為這是兩岸民意結構的“歷史性拐點”,“獨”消統漲成為今後一段時期島內民意的大趨勢雲雲。
當然,民意調查是觀察研判現實政局的重要參考,畢竟“數字會說話”。但正如柯文哲所說的那樣,民調數字“看看就好”。眾所周知,電話民調具有局限性,再加上台灣社會“民意如流水”的鮮明特征,儘管此次民調的數據確實讓人眼前一亮,但總而言之還是需要平常心看待。
鑒於台灣社會的淺碟型的結構,涉及兩岸關係、統“獨”議題與對大陸印象的議題,往往容易受到突發事件或意外事件的影響。過往兩岸關係發展的經驗和教訓,也多次印證了這一點。因此,在認識到台灣民眾赴大陸發展意願持續增強、台灣民眾對大陸認識更加客觀全面的基背景下,各方更應該平常心看待台灣民眾對兩岸關係和中國大陸態度的變化。
對於大陸而言,這一民調結果無疑是對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工作的肯定和鼓勵。十九大報告已經為今後一段時期對台工作指明了方向,無論島內政局如何變化,做好台灣老百姓的工作、為兩岸同胞謀福祉、實現兩岸心靈契合,是大陸對台工作始終不變的主題。
特別是十九大報告所揭示的大陸對台從“分享紅利”到“分享機遇”的思維轉變,可謂是真正抓住了問題的牛鼻子。當台灣民眾尤其是青年人發現,大陸不僅是創造財富、成就事業的熱土,還是實現人生價值、服務社會甚至參與公共治理的寬廣平台,那麼台灣民意對大陸印象的“歷史性逆轉”才真正到來。
對於台灣民眾,特別是台灣青年而言,或許近段時間來可能親身感覺到,自己身邊去大陸“闖一闖”的同輩朋友越來越多,以前去大陸旅遊可能“舉目無親”,現在去大陸甚至都能找到老同學和老朋友投宿。不過,正如不少前輩告誡的那樣,機遇和風險是並存的,在大陸發展還要克服很多內在、外在的困難,如果擔心創業失敗,就業和實習是或許是更穩妥的選擇。
對於執政的民進黨而言,看到這份民調結果會是什麼樣的感受?恐怕更需要平常心看待。蔡政府需要意識到,30年來的實踐充分證明,兩岸民眾的交流是擋不住的,因為交流的源動力來自兩岸民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兩岸融合的大潮也是不可逆轉的,大陸有實力、有自信、有機遇,謀勢而動、順勢而為,而不是人為地築起藩籬、扭頭不見,才是真正明智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