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闻世界政治法律时政评论地产投资教育移民金融理财商机商讯文化科技大千世界衣食住行美容健康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世界 >> > 时政评论

福兮祸兮 ? 碳税 叹税! 高油价、高生活成本背后的推手?

时间:2018-4-6
特约记者 方瑜   W-02jpg   碳稅又加了,這個稅究竟有何用? 碳税令高油价更恶化 大溫地區的汽油價格一直是全國最高,當我們的汽油掛牌價每公升1.55元時,別的省分約落在1.2元。為什麼這麼貴?因為汽油費中含有「萬萬稅」!包括聯邦稅、省稅、運輸稅、碳稅。例如,4月1日起,在卑詩省政府的政策下,凍結幾年的碳稅再度上漲,每噸漲5元,使汽油內的碳稅上漲每公升1.11分,代表每一公升汽油費中,所徵收的碳稅已達7.78分。 面對汽油價格漲漲漲,省民抱怨不已,省長賀謹的說法令人吃驚,他把球丟給了聯邦政府。「我很希望看到聯邦政府能在這個問題上發揮一些領導作用。」 加拿大納稅人聯盟卑詩省負責人Kris Sims表示:「這簡直令人笑話!他自己的政府要抬高汽油價格,卻希望渥太華來做些什麼?根本是作夢!」 賀謹幾乎成了油價推高的元兇之一,除了碳稅外,他還反對Kinder Morgan的橫山輸油管計畫。西蒙菲莎大學可持續能源經濟學家、卑詩公用工程委員會(BCUC)前主席Mark Jaccard表示,大溫這一波油價上漲,主要原因是供應劇減:撐起本地汽油供應半邊天的本拿比煉油廠和美國Olympic油管都因維修而遭到臨時關閉,導致顧客只能依靠另一半供應渠道-橫山油管來獲取汽油。如果運油量大增,就可以使供需不會失衡。 阿省省長諾特利掐住卑詩省民這個高油價痛點,威脅賀謹若繼續刁難橫山輸油管擴建計畫,乾脆減少對卑詩省供應石油。如果阿省對卑詩省的汽油減少20%-25%的供應量的話,價格就會飆升到每公升1.6元。若減少60%的汽油供應量的話,大溫油價將會飆升到每公升2~3元!那麼一輛普通的小轎車加滿45公升的油,可能需要135元,一輛SUV需要60公升的油,就是180元! 賀謹還是堅持,油管不能蓋,即使蓋了,也不可能改變高油價的問題。Gasbuddy石油價格分析師Dan McTeaugue表示,不理解賀謹的數學是怎麼計算的,因為「橫山輸油管擴建案會使運油量增加三倍,將允許更多汽油、柴油與噴氣燃料被輸送,這正是大溫市場上需要的。如果沒有更多的油量,但卻只有省府因輸油管提出的更多訴訟,可以想見,每個駕駛者、納稅人所要付出的成本會增加多少?」 全国碳税上路 卑诗成榜样? 卑詩省民對碳稅早已有深刻體驗,但許多省分未有碳稅制度,在聯邦杜魯多政府高舉環保大旗的理念下,全國性的碳稅政策將上路,將適用於那些沒有碳稅或碳交易制度的省分。目前聯邦政府正在聆聽民意、制定架構細節,但初步規劃是從今年稍後起,會針對每噸碳排放徵收至少10元碳稅,未來4年則每年漲10元,到2022年則每噸碳排放徵收50元碳稅。 卑詩省是北美第一個碳稅開徵的省分,究竟開徵碳稅究竟好不好?效果如何? 卑詩省從2008年自由黨政府執政時徵收碳稅,隨年度遞增,到了2012年增至每噸30元,該稅率自2012年後暫時凍結,直到省新民主黨政府上台後,決定2018年再提高碳稅至每噸35元。 根據卑詩環境部2017年初發表的報吿,指雖然自從2008年以來,人均燃料使用量減少了16%,但2013年至2014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了2.1%。2014年經濟學人就撰文讚揚卑詩省的碳稅成功經驗,提到卑詩省經濟成長超過加拿大其他省的平均値,就業率沒有因此受影響,所謂減碳政策有害經濟的說法,經不起實證檢驗。 去年紐約時報撰文也提到:「卑詩省的經驗吿訴我們,徵收碳稅不會崩毀經濟。」文章中提到,因為有碳稅,讓使用燃油的成本增加了,所以卑詩省的油價是最貴的,但因此促使民眾減少開車、降低暖氣耗量、甚至企業會做出相應調整來減排。紐約時報並強調碳稅終會獲得民意支持,像卑詩省於2009年碳稅開徵後一年,還有47%的人反對,但2014年只剩32%的人反對。卑詩商業議會政策主管Jock Finlayson說:「一開始我們並不喜歡碳稅,但現在我們的會員多數已覺得是可接受的。」卑詩省府因有碳稅的收入,所以2010年調降企業稅兩個百分點至10%,隨然現在已增至11%,但依舊是加國最低;此外,收入最低的兩階民眾之入息稅也降低了。 讚許卑詩省碳稅機制的人都認為:第一,卑詩省經濟根本不受影響;第二,是旣達到減排環保效果,又能透過稅收機制還富於民,何樂而不為? 不過對碳稅有質疑的人士則認為,這只是過度美化的卑詩省的碳稅效益。 加拿大另類政策硏究中心硏究員Marc Lee認為,卑詩省的經濟是沒有崩盤,但從2007年起至2014年的平均經濟成長率,卑詩省一直都是加拿大中段班學生,所以該省經濟情況與全球經濟表現有正相關,而非關碳稅。至於碳稅是否對減排有幫助呢?從2008至2010年的數字顯示,的確是明顯減少了,但是那段時間卻也是國際油價的高峰期,大溫地區油價甚至高達每公升1.5元。 (下轉A5版) 如果說減排是因為碳稅,還不如說是因為國際油價太高。2011年起卑詩省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又逐年拉高了,省府委任的一個環保和氣候專家小組之前公佈的報吿中直指,卑詩省制訂2020年的碳排放將比2007年減少33%的目標勢必落空,建議將達標年分修改為2030或2050年。 Marc Lee也提到卑詩省在推動碳稅與減排策略的其他盲點。他說,卑詩省不斷強調液化天然氣是清潔能源,但事實證明,液化天然氣產業是碳排放的大戶,如今已在卑詩省每年產出180萬噸的碳排放量。此外,卑詩省實施碳稅時宣稱,這個稅將用在基礎建設與投資清潔能源科技上,希望轉化成促進減排的重要資金來源。但如今看到的是其碳稅中的三分之二是用在為個人與企業減稅,可以說是還富於民,也可以說是自由黨為自己累積了選票利基。 碳稅只是另一個搶錢工具? 設立碳稅的目的,美其名當然是為了環保。依照經濟理論,如果一個東西愈來愈貴,則民眾需求與使用量自然會降低,所以徵收碳稅的初衷,是希望民眾能透過少開車、少耗燃油煤氣,減少排放二氧化碳,為愛護地球盡一點心力。立意雖好,可惜效果不彰,但政治人物卻因此看到了收稅的好利基。 加拿大生態財務委員會〈Canada's EcoFiscal Commission〉執行總監Dale Beugin表示,客觀來說,卑詩省實施碳稅之後的碳排放還是繼續增加的,但增加的幅度卻比沒有實施碳稅的情況下來得小,如果從「減緩增加幅度」的角度來看,碳稅還是成功的政策。 省府原定的減排目標是2020年的碳排放要比2007年減少33%,Dale Beugin說,看來是需要改為2030年了,而要明顯見效的方法就是碳稅繼續增加,2030年若能達每噸100~200元,效果自然顯著。 但對一般民眾來說,每噸200元的碳稅是很恐怖的一件事情! 政治評論員Danielle Smith說,碳稅不僅影響汽車油價、也影響暖氣費用,如果怕花汽油錢,可以改用電動車,或是搭乘大眾交通工具,但是暖氣費是跑不了的,在寒冷的冬天,無法不依靠暖氣過活。Smith以自己家庭1月的暖氣帳單計算,當月耗費34GL的天然氣量,因為每噸碳稅高達200元,則暖氣費會漲約1倍達560元。 當生活開支暴漲、讓民眾喘不過氣來時,對所謂的碳稅美意就會產生懷疑。本周加拿大生態財務委員會委託Abacus做的一個民調顯示,近三分之一加國民眾不相信氣候變化是人類和工業造成的。具體說來,僅28%受訪者相信,氣候變化的確是人類和工業活動造成;33%認為氣候變化是人為因素造成這一說法站得住腳;27%認為雖有證據顯示這一說法,但不確鑿;11%認為根本沒證據證實氣候變化乃人為造成。 民眾希望政府對減少碳排放採取相應政策嗎?60%的受訪者表示希望,比2015年時減少9個百分點。按地區來分,大西洋省這一民意全國最高,高達69%,其次是魁省的66%,卑詩省的65%。安省57%、曼省和沙省56%。阿省這一民意全國最低,僅46%希望省府能加強政策干預。 至於徵收碳稅有何意義?民意看法分歧,全國58%的民意認為碳稅主要目的是改變人類工業和消費行為,42%認為政府收碳稅就是為了搶錢。78%認為碳稅政策有積極意義,22%認為碳稅政策無任何價値。 菲沙硏究所(Fraser Institute)2月公佈最新報吿指出,碳稅根本就是稅收增加的工具。因為卑詩省的碳稅除了一開始有達到所謂的稅收中立的目標,後來根本沒有落實,最後導致省府在6年內增加近9億元的稅收。 菲沙硏究所財政硏究主任Charles Lammam說,一開始徵收碳稅,省府還推出個人和企業稅率的新削減和低收入者的新稅收抵免,扺消碳稅收入。但之後再也沒有新的退稅優惠,硏究顯示,卑詩納稅人在2013/14年支付了2.26億元的增稅,在2014/15年支付了1.15億元的增稅。根據當局自己的預測,碳稅令卑詩省府在6年間累計增加8.65億元。 面對省府藉碳稅來收取更多稅款、造成民眾生活負擔的質疑,省環境廳廳長George Heyman則表示,省府已針對碳稅上漲增加低收入民眾的返稅額,約半成省民獲得的返稅額都將有所上昇;成人最高可獲得每年135元的碳稅退稅,兒童最高可獲每年40元退稅。 右派政治人物反碳稅 安省即將於6月舉行省選,碳稅成了政黨交火的戰場之一。目前聲勢看漲的反對黨-進步保守黨黨領福特(Doug Ford)已說,如果他當選省長,會廢除碳稅。 阿省聯合保守黨黨領康尼(Jason Kenney)同樣反碳稅。阿省的能源產業是省經濟重中之重,現任新民主黨政府省長諾特利(Rachel Notley)能一舉推出碳稅,堪稱該省歷史上的異數,顯而易見,阿省省民對碳稅是很冷感的。 在聯邦政府主導的全國碳稅計畫下,10個省中已有9個省都簽字,從頭到尾拒不簽字合作的就是沙省。沙省前省長沃爾(Brad Wall)到現在省長莫耶(Scott Moe)都是堅持抗拒聯邦碳稅的人物,莫耶坦言:「我們與聯邦看法不同,沒有共識。」聯邦環境部長麥克納(Catherine McKenna)則發函給沙省政府提到:「其他9個省支持碳稅,可惜你的政府沒有加入。我希望你改變立場,在9月1日最後期限前提出碳價計劃。」麥克納的函件說,不管沙省是否加入全國計劃,它要繳付碳稅。她說﹕「要是你的政府不設定排污費,我們別無他法,只能向沙省徵收污染費,如同我們在全國其他地方的做法。」她說各省碳稅的收入都會留在各省,聯邦並未收取分文,但像沙省若不願配合全國碳稅計畫,意味它不能領取6,200萬元廢氣削減的資助金。 麥基爾大學經濟敎授Chris Ragan表示,從經濟行為分析,價格高低絕對可以影響消費行為,所以徵收碳稅會對降低碳排放有幫助,但這的確會對經濟活動帶來成本增加的問題,所以不是對商業有善的政策。右派政治人物本來重視商業活動,更不喜歡政府增稅,因此他們理所當然會把碳稅認定為是加稅的工具。Ragan正與一些經濟學家透過敎育宣導活動,讓民眾肯定碳稅的價値,改變生活習慣。 消費者政策硏究所(Consumer Policy Institute)經濟學家Brady Yauch說,涉及個人金錢的問題,很多人的想法就變得片面又直接,只顧及自身利益,無法考量整體效益。例如他曾提議要改善擁擠耗時耗錢的多倫多地鐵系統,可以仿傚新加坡作法,在早上七點半前離峰時段提供免費服務,但增收高峰時期的價格;甚至在電力使用上,也採取離峰高峰時段的不同收費,可改變民眾的行為、提高整體服務效能,最終節省更大的成本。但許多人不能接受類似概念,認為這只是圖利某些時間彈性者。 西門菲沙大學經濟系敎授Mark Jaccard說,稅收問題對普遍民眾來說是直觀的,即使你提供了科學數據,一些民眾還是不買帳。「數據顯示,幾乎每個人都從卑詩省的碳稅中受益,但幾乎所有人都認為他們沒有得到任何好處。而一些政治人物卻利用這種心態,抓到機會大作文章,他們相信低稅政策更容易贏得選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