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是个筐,啥都往里装!
中国的投资人、创业者,是世界上最神秘的一股力量。指哪儿打哪儿,要谁好谁就好,要谁亡谁就亡。
过去两年最火的共享经济,就拜他们所赐,把一些企业捧上了天,待搜刮完红利、薅完羊毛,然后再把它们狠狠的摔在地上。以共享之名,行抢劫之实,创虚假繁荣,造资源浪费。一地鸡毛、满目苍夷。
这不是耸人听闻,也不是鼓弄是非。一切都摆在眼前,从O2O到共享经济,到无人货架,到人工智能,到区块链。有一群人,他们造风口、造潮流,他们所向披靡,他们出手凶狠。他们赚得盆满钵满、抽身离去,离下多少人负债累累、舔舐伤口。
共享单车,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仅2017年,共享单车企业融资总额就达258亿。它们,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把一些年轻人送上巅峰,然后放手让他们自由落体坠下;给一些制造企业带来高潮,待共享单车停摆,急剧减产而暴毙衰歇;给街头巷尾添上五颜六色,而后废铜烂铁、堆积成山。
如此多金,如此代价,也就换了一个摩拜、ofo、哈罗以及正在恢复气血的小蓝,成就了那少数几个人的盆满钵满和人生巅峰。也就换来了个新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虚名。
请那煽风点火者,请那推波助澜者,请那拍手称快者,扪心自问:抱着那一辆辆车仔细端详、研究、心想,这是哪门子的新四大发明?
有人会说,这就是商业!那是,我哑口无言。我们的大把社会资金、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所有社会的目光,就这样简单的一股脑的聚焦于缥缈的潮流和风口。敢问,人工智能广泛应用的进展怎样了?生态环境、生命科学、航天飞行、疾病灾害这些的创新研究怎样了?
我们在潮流里翻滚,别人在科技软实力上狂奔;我们在朋友圈里表达祖国的强大,人马斯克把私人火箭送上了天。
2018年清明之际,以摩拜投入美团的怀抱为标志,中国共享单车的故事算是正式完结。
伴随着曾经的共享经济热潮,共享单车之后,共享充电宝、共享睡眠仓、共享雨伞,啥都装进了共享这个筐。当然,等待他们的是一个个的倒下。
清明假期,我们再次盘点这些一个个激情至死的亡魂,以让后人警醒、让来者慎重。
1、
共享单车:投入超600亿,几乎全军覆没
据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 2017年共享单车领域融资金额达258亿元。2018年,头部范围的共享单车企业中,ofo3月再融8.66亿美元(近55亿元),摩拜卖给美团计37亿美元(约233亿元),滴滴接管小蓝单车耗资不详。仅对看得见的金额进行统计,加上占用的押金,共享单车累计投入应该会超过600亿元。
随着摩拜卖身美团、阿里加码ofo及投资哈罗、滴滴接管小蓝,共享单车领域的头部公司基本宣布全部缴械成为巨头生态中的一枚棋子。共享单车故事独立讲下去的时代,基本结束。想一想去年那些相继倒闭的第二阵营的公司,卖身或依附巨头对还存活的共享单车公司而言,已经是最好的结局。
2017年阵亡的第二阵营共享单车企业)
这些公司能够出现在公众视野,已经算幸运的。更多的共享单车企业,你我甚至还没见过它的颜色、听过它的名字,它们就已经销声匿迹。
2、
共享汽车:去年融资近15亿元,前途未卜
伴随共享单车火热,2017年下半年开始,共享汽车也开始受到资本关注。2017年下半年以来,共享汽车融资明显加码。其中,PonyCar、Gofun、TOGO途歌等共享汽车品牌新一轮融资的金额都突破一亿人民币,PonyCar的C轮融资金额更是高达2.5亿人民币。据媒体数据统计,去年共享汽车融资近15亿元。
目前,共享汽车的融资金额远不如共享单车行业多。但共享汽车所需要的资金可能远超过共享单车的需求。共享汽车前期投入的成本要远高于共享单车。因此,受资金限制,规模难以扩大,用户使用的便利程度也不会高。目前,也看不到巨头参与其中。同时,共享汽车的盈利问题,可能更加遥遥无期。此外,共享汽车还面临停车费用高、充电困难等诸多影响用户体验的问题。
去年,就有2家共享汽车宣告寿终正寝。友友用车创始人李宇曾对媒体表示:“共享汽车目前难盈利,费用完全不能打平成本。”尽管有预测共享汽车会是个大市场,如果最终要打出规模,那必将是一场比共享单车投入更大的消耗战。
3、
共享充电宝:融资20亿,风口正在销声匿迹
要不是王思聪与陈欧关于共享充电宝“吃翔”的打赌,共享充电宝很多人都不会有特别的关注。即便如此,乘着共享经济东风的共享充电宝也融资达20亿元。去年,该行业还一度创造了“40天达成12亿元融资”的商业奇迹。
而实际上,去年上半年开始,共享充电宝就开始洗牌。伪需求、不符合手机发展趋势、行业混乱,共享充电宝尽管还有的在强撑,它甚至不可能有一个如共享单车一样的未来。
据媒体报道,刚刚到去年底,乐电、小宝充电、泡泡充电、创电、放电科技、PP充电、河马充电等7家企业均已走到项目清算阶段。
4、
共享雨伞、共享睡眠仓、共享纸巾,
几乎沦为笑谈
对于共享雨伞,人们最深刻的记忆应该是共享雨伞成为了一门变相买伞的生意。
流传在网络上的段子是这样说的:繁华路段,最近出现了一批共享雨伞,共计3万把,押金19元,半小时收费0.5元。可投放没几天,雨伞就全部被人拿回家!这将是一段经典的营销案例,必将载入中国销售史册!最主要的这还是无人销售。
去年下半年开始,北京、上海、成都等城市出现了“共享睡眠舱”服务,半小时6元,里面有恒温空调、小风扇、Wi-Fi、插座等设备。但因安全隐患和治安隐患等因素,共享睡眠仓几乎都已经被公安部门叫停。
就连衣服也都打起了共享的概念。尽管有报道,有共享衣橱的公司做得风生水起。真的是格局限制了我的想象,真不知道什么样的用户,是要靠租衣过日子的。即便她们会租一阵子,这个生意烧钱和盈利的问题,恐怕也是个大难题。
去年11月,号称融资了8000万的多啦衣梦共享租衣APP显示无法正常运营,页面呈空白状态。面对退钱要求,多啦衣梦抛出一句话:“要钱没有,用衣服来抵。”其失败根源,无非是用户对共享租衣的需求并不刚性、盈利模式不清晰、服装和快递等成本巨大。
接下来,甚至还出现了共享电脑、共享手机......共享几乎成为了各行各业的一剂“春药”,短暂的激情过后,必然是萎靡不振甚至一败涂地。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100EC.CN)发布《2017年度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共有190家共享经济平台获得1159.56亿元投资。该研究中心助理分析师陈礼腾认为,2017年共享经济行业存三大痛点:一是行业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创新。二是商业模式不清晰。三是资源掌控能力不足。
同时,该研究报告还指出,2017年中国共享经济市场规模约为52850亿元。
但是,无论共享经济领域涌入了多少投资、市场规模有多大,摆在我们面前的恐怕还是:看似大而美的市场,能够有效的整合成清晰的商业模式吗?能够带来一个个行业真正的繁荣嘛?
到今天,我们看到的却只是:投进去1000多个亿,最好不过一个滴滴,以及只能委身巨头的摩拜、ofo及哈罗们。如果要说,我们的共享经济,除了发明了一种新的抢夺市场方法论外,很难找不到它们给中国的科技、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创新和改进。
有这么一个段子,大概能够表达此刻我内心最想说的话:
中国受过极良好教育的年轻人们,聚焦在被称为“创业导师”的中年男人们周围,一起彻夜不休地燃烧生命,只为在一轮又一轮如何送菜送饭、洗车洗脚、美容美甲、搭讪艳遇、借高利贷、联结窗帘和电冰箱的挑战赛中博出更好的名次,然后击鼓传花,快速传给下一棒......大西洋和太平洋彼岸很多巨头公司的创始人,他们在骨子里并不是商人,而是geek。热衷于创造新奇的事务,热衷于解决难题,热衷于在某个极细分的产品上把质量和性能或功能做到极致,这是geek的天性......科技,在这一刻,非常残忍的拉开了国与国之间的差距。
(综合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