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闻世界政治法律时政评论地产投资教育移民金融理财商机商讯文化科技大千世界吃喝玩乐美容健康
当前位置:首页 > > 地产投资

住不起房?加拿大撥款助你有個溫暖窩

时间:2017-11-25
住不起房?聯邦撥款助你有個溫暖窩… 全國房屋策略 聯邦撥款400 ???? 加拿大雖地大物博,但在溫哥華與多倫多等大都市,卻是一房難求,無殼蝸牛愈來愈多。今年3月,聯合國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委員會甚至出台報告批評加拿大“持續存在住房危機”,提到加拿大竟沒有一個全國性的房屋策略。 全國房屋策略(National Housing Strategy)?這個說法被輿論喊了近20年,自由黨將之列為競選大綱,如今特魯多政府終於端出了一項400億元的策略計畫。 171123_gl9ft_rcif-rq2_sn635 總理特魯多表示,將在10年內投資400億元,為有需要的加拿大人改善居住環境,減少無家可歸者的數量。這項策略計劃標誌著聯邦政府對住房問題的重視。他說:「住房權是人權,每個人都應該有一個安全和負擔得起的住所。…加拿大街頭有任何一個無家可歸者都是一種不應該。」 400億元的投資可以分為幾大類:
  1. 159億元全國住房聯合投資基金(National Housing Co-Investment Fund),用於興建6萬間新單位和修繕24萬間現有住宅。這項基金將提供47億資本金和112億低息貸款。至少2400個單位將提供給有殘障的人士,12000個單位提供給老人,700個單位提供給家庭暴力受害者。
  2. 由聯邦與省兩級政府聯合投資40億元的加拿大住房補貼(Canada Housing Benefit),計劃在2020年開始,直接向有住房需求的家庭和個人提供經濟資助,包括目前居住在社會房屋的人、在等待分配公益居所的人,以及住在私人出租居所,但難以負擔房租的人。按聯邦政府估計,這項住房補貼每年將平均為每個受資助家庭提供2500元。 隨著時間的推移,加拿大住房補貼將在全國範圍內為至少30萬個家庭提供資助。
  3. 22億元用於延長一個幫助無家可歸人士的項目,旨在減少無家可歸人士,希望能減少一半。
  4. 聯邦與省府共投資86億元成立加拿大社區住房計畫(Canada Community Housing Initiative),協助各省和地區的社區住房建設。
  5. 聯邦社區住房計劃(Federal Community Housing Initiative)撥款5億元。
  6. 設立全新的聯邦住房倡權機構,幫助探討系統性可負擔住房問題的解決辦法。
  7. 總投資中至少有25%用於幫助針對有需要的婦女和兒童的項目,包括新建和修繕女長者的可負擔住房。
  8. 向住在原住民保留地以外的原住民提供針對性的幫助服務。
特魯多強調,住房的可負擔性已經成為目前加拿大各地民眾的一個巨大問題,政府致力於確保人們負擔得起他們的房子,確保很有效地解決無家可歸問題,因為「擁有可以依賴的住房是家庭和社區成功的基石。」 PC_130801_ok5oe_rci-homeless_sn635 正確的一步 但路還很長 400億的數字令人心動,但想看到這筆錢落實撥款還得有耐心,因為多數的資金與項目都是在2019年大選之後才會啟動。 聯邦新民主黨黨領Jagmeet Singh認為現在全國住房問題已經是迫在眉睫的危機,他批評聯邦政府這項計畫卻要直到下屆大選後才開始執行,這根本不是面對危機的態度。他說:「現在我們需要全方位的行動、看到一個實際的時間表。」 聯邦保守黨黨領Andrew Scheer說這個計畫雖然對於那些不幸的人有一些幫助,但對於一些著急著想進入房地產市場的人來說一點也沒有幫助。他說:「這項計畫對於很多想要擁有自己房屋的首購族來說是失望的,他們既苦於房價高漲,也受到特魯多政府加稅的煎熬。」 加拿大城鎮聯會則對聯邦的舉動表示歡迎,聯會主席Jenny Gerbasi表示:「這個計畫對全國東西岸各城市是好消息,過去20年來全國城鎮不斷呼籲聯邦政府要對住房問題有所作為、有要領導力,如今終於等到了。」 加拿大房屋重建協會執行董事Jeff Morrison則憂慮各省與地區政府的配合度夠不夠,因為所謂的全國住房共同投資基金與社區住房計畫都是需要其他兩級政府配合的,是否真能如願落實呢?他也提到計畫進展速度太慢,因為聯邦要等到2019年大選之後才能開展計畫,這似乎有點政治操作的意味,畢竟對於許多掙扎於“居住”之苦的人來說,每一天都很煎熬。Morrison說:「我知道操作這麼一個龐大的住房計畫,有很多環節需要考量,還要與省市政府配合,但政府動作真的需要快一點。」 Carleton大學城市研究教育中心資深研究員Steve Pomeroy說:「聽起來400億是個很龐大的數字,但這是10年計畫,所以還真不多。」他承認這比起過去20年來的聯邦投資都要多,是有進步的一個計畫,卻還未到令人歡欣雀躍的那一步。Pomeroy認為,聯邦政府僅撥了21億元照顧無家可歸者,卻希望以此讓長期無家可歸者的人數降低一半,顯然目標不切實際。再者,政府一年給予低收入家庭2500元的租房津貼也遠遠不夠,特別是在溫哥華與多倫多,房租貴得驚人,不少人月收入的七成都繳了房租,就算每月給他們多208元補助,房租負擔還是很沉重。 長期關心房屋政策的評論員楊凱淦說,這只是一種政治姿態,因為政府清楚,住房危機錯綜複雜,每個群體的訴求與困境都不一樣,有人是身陷無家可歸的糟糕窘境,有人是租不起房,有人是想買房卻籌不到首付。這次的計畫充其量是稍微照顧到一些無法租得起房的人罷了,但想一想全國有多少人都苦於房價高漲,聯邦的撥款看似龐大,但攤成10年來還真是杯水車薪。 這次的全國房屋策略側重低收入人士住房需求,而非中產家庭的住房負擔。根據最新人口普查數據,2016年加拿大有330萬人,或約170萬家庭屬於“核心住房需求”家庭,即他們的住房開支占稅前收入的比重超過三分之一,但是他們的住房條件仍然沒有達到需要。 Macdonald-Laurier Institute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Sean Speer說,Affordable Housing可負擔房屋與Housing Affordability房屋可負擔性是兩個不同概念,這次政府著重於照顧無家可歸者與低收入,讓他們儘速能住進政府出資興建的可負擔房屋,但是對於市場上許多想擁有自己房子的工薪階層來說,顯然在這次的策略計畫中被忽略了。他建議聯邦政府可以推出幾個政策,就很快能推一把協助首次購屋者。例如:降低按揭貸款的費用;在稅制內給予首購者更多優惠;創建一個類似免稅儲蓄帳戶的產品TFSA來鼓勵首購者存下更多頭期款。 房屋問題是西西弗斯任務? 雖然聯邦政府端出了計畫,但真能讓房屋危機獲得解決嗎?恐怕是癡人說夢了。這就像所謂的“Sisyphean task”,希臘神話中的人物--西西弗斯一樣,面對著推石頭上山、但到了山頂石頭永遠會落下來的苦役,日復一日,永遠無法完成其任務。 若因為問題永遠解決不了,政府就兩手一攤漠視擺爛,將讓情況雪上加霜。有一些行動至少有一些舒緩效果,有一些指標作用。 回顧加拿大全國房屋政策,早在半個多世紀以前的創舉與成果是令人驕傲的。特別是老特魯多總理在60年代開始推動非營利的co-op社會房屋理念,由政府出資來興建這些房屋,讓民眾可以用低廉租金就進駐。1973年至1993年聯邦政府大約興建了60萬套的社會房屋。加拿大消除無家可歸者聯會總監Michael Shapcott說:「那時候的加拿大的社會福利政策是最多元、最先進的,從房屋政策到生活照護,積極消除貧窮的努力,堪稱是世界模範。」但90年代中期之後有了改變,1996年克里田總理結束了資助社會房屋的項目,把這個責任丟給省政府,聯邦頂多偶爾撒幾點甘露來協助省府興建社會房屋。 80年代時,全國每年大約會興建2.5萬個社會房屋,如今則銳減到2500間,這次聯邦的撥款預計可以興建出每年約1萬間的社會房屋。Wilfrid Laurier大學教授Geoffrey Nelson說這當然不能滿足市場上的需求,因為在溫哥華、多倫多與蒙特利爾這三大城市,每一年都有約3萬人排隊等候社會房屋,如今排隊等候的人數實在太多,流落街頭的無家可歸者更急遽增長。雖然聯邦的資助計畫遠遠不夠,但這畢竟是一個好的開始,開始將過去20年的空白填補起來。 Michael Shapcott也說,對比一下,1973年至1993年的20年期間,聯邦政府興建了60萬套社會房屋,如今的特魯多政府計畫是在10年內興建10萬套。若再考慮人口基數,可以想見現在的計劃規模有多不足夠,但等了20年能邁出這一步,也實屬欣慰。 如果過去20年聯邦政府沒有中斷全國房屋資助計畫,今天的房屋危機不會上升到無法收拾的程度,一如西西弗斯的命運般,如果他不是一再狡猾,最後也不會遭到推石頭上山的無止境懲罰。 如何解讀“住房是人權” 這次聯邦政府的全國房屋策略宣布會上,另一個受矚目的亮點是:總理特魯多鄭重宣布:「住房權是人權,每個人都應該有一個安全和負擔得起的住所。」 聯合國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盟約中已清楚言明:住房是一種人權。 阿省埃蒙頓市長、現在擔任加拿大主要城市核心小組團隊〈Big City Mayor's caucus〉的主席Don Iveson說:「能獲得適當的房屋居住不僅是市民們所渴望的,也是一種基本的生活需求,是一種人權。這次的宣布代表聯邦政府真正認知到住房對人民生活基本權利的重要性了。」 話說住房是一種權利,但這畢竟不是列在人權憲章中,所以政府不可能也不必要向全國每個國民都提供一間房屋。雖然聯合國呼籲住房是人權的一部分,不過在聯合國的住房報告建議中說得很清楚:「雖然大多數政府都在某種程度上參與了住房建設,但是適足住房權顯然不會迫使政府建設一個全國性的住房存量。不過,適足住房權應包括防止無家可歸,禁止強制驅逐,解決歧視,把重點放在最弱勢群體和邊緣化群體,確保所有人的安全,並保證每個人的住房都是適當的措施。」 171123_fh383_rcif-rq_sn635 加拿大维权人士 Leilani?Farha (左)???Paul Sancya/AP Photo 重要的是,承認住房是一項人權,會引起國際法律規範上的一些期望,並要求政府採取行動解決持續存在的問題。這也是一種默認,單靠慈善就無法解決住房問題,公共部門應該帶頭協調解決。 聯邦新民主國會領袖Guy Caron說,他希望自由黨政府的承諾不僅僅是語義上的,而是能化為行動力。「因為話說住房是一種權利是一回事,但實際上要如何確保住房問題能法制化又是另一回事。」 自由黨政府為了消除外界質疑它們光說不練,也擔心政策沒有持續性,所以決定將向國會會提交法案,以要求現在與未來的執政政府,都能固定推出國家住房策略計劃,並每年出台一分減少無家可歸的進度報告,以確保住房政策在既定軌道上不斷推進。自由黨政府甚至將委任一位聯邦房屋政策倡導者來負責監督相關工作,以提高政策的問責性與透明度。 安省人權委員會曾作過研究發現,雖然大多數住房政策倡導者都歡迎政府之宣示,但這些倡導者更感興趣的是究竟政府要怎麼做,才能讓住房成為一種名副其實並人人得享的權利。 律師李溢就說:這一次政府的承諾是很明確的,他們提到當這項計畫完全落實後,會讓全國53萬個家庭獲得安全的住所;他們說會讓現在的無家可歸者數量減少一半;這些許諾未來可以受到檢閱,究竟執行力有多少。 聯合國專家人權專家、同時也是加拿大消除貧窮組織〈Canada Without Poverty〉行政總監Leilani Farha說:「自由黨政府的住房策略涵蓋了許多層面,特別是看到總理親自提到住房是人權問題時,感覺這個政府邁出了很大的一步。從1993年起,聯合國就不斷呼籲各國、包括加拿大需要建立一套全國性的住房策略,如今終於看到曙光,真的是等太久了。」當然,Farha說你不可能期待政府的第一步就能解決問題,更希望在執行政策時能以人為本出發,實際了解民眾需求,而不僅是砸錢了事而已。 特魯多執政後,企圖讓加拿大重回世界舞台、重新獲得世人稱許,這一次他勇於把住房與人權畫上等號,或許也是一種創舉與突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