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加拿大之后,你们最大的观念转变是什么?就我自己而言,不是自然环境变化带来的新鲜不适或惊喜意外,也不是多元文化带来的种种冲击,而是对于创业的理解与实践。不夸张地说,这可能是加拿大带给我最重要的东西了,也许会影响我的下半生。
老实说,在国内时,我过的还算安逸。曾经朝九晚五的上下班,也曾经辞职在家里带了几年孩子。因为父母长辈都是一般意义上的“知识分子”,家里奉行“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从小到大接触到的朋友同学,也以家属院里的小伙伴们居多,大家的成长经历都没有特别大的差别……由于一路走来都是上学上班,成家生娃,普普通通,循规蹈矩,没有经历过什么风浪,我一直连自己创业的念头都没有萌生过。
到了加拿大之后,阔别校园多年后,重新回炉读了个很大众的商科。为什么选商科?虽然我知道它有着万金油和混日子的口碑,也没指望能学到什么,因为比较好读下来确实是我考虑的重点之一。另外,还有个根深蒂固的自卑在里面,我性格很腼腆,从小就是个很乖很安静的害羞孩子,大了以后在各种人多的场合依然会相当不自在,我想学学吹吹牛什么的,对我总是有点用的吧。没想到,这段商科的学习经历,可能没有给我带来多少能学以致用的知识和技能,却几乎颠覆了我对将来职业的设想。
清晰地记得,一位教授在第一节课的第一句话就是,“如果你们想在加拿大过的很好,一定要自己做创业或做生意。”这句话,他反反复复说了那一个学期,也居然真的印在了我的脑子里。我们学院的老师,很多都是在校外有自己的公司和生意的。比如,刚才提到的那位教授,他有一个管理咨询公司,同时还兼任几家公司的顾问。教我们财务的教授,曾做了很多年某大型公司财务高管,然后开了自己的公司,同时还在学校任教。教我们商业法的教授,有多年大集团从业经验,也有自己的律所。
有位女老师,可能因为是我论文写得比较合她口味,对我颇为照顾,也在就业择业上也给过我不少指导。当时我就跟她问过,是不是我们学院的老师大部分的职业之路都是名校毕业先到大公司做到高管,积攒了多年行业经验之后,一边开自己的公司一边到大学任教。她说,因为这样的背景比较容易当商科老师啊,她说我只是还没有接触到很多白手起家一开始就走创业之路的人。
还是因为我比较懒,也还是因为相当腼腆的个性,我在上学期间接触社会不多,圈子也非常的小。不喜欢去各种社交场合,也没有积极参与过什么学生创业项目。等我意识到加拿大浓浓的创业气氛时,已经是毕业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好像是迟钝了很久的恍然大悟。我突然发现周围的很多人,不管是全职、兼职工作还是看起来没有正职的,其实都有自己大大小小的项目和生意。可能是自雇,也可能是跟他人合伙,这种积极创业的向上状态,确实惊到了我。
因为,我以前只知道上班下班,回家看电视睡觉。而很多在加拿大的人,无论是华人还是西人,都有着自己的另一种生活。比如我一个朋友,在银行工作,同时和另外一个姑娘一起开了个瑜伽工作室,下班以后还可以在自己的工作室兼职做个教练。还有一个朋友,白天在科技公司上班,晚上在自家甜品店当老板娘客串收银小妹。最神奇的这个朋友,平常是码农,兼职打理自己的刷墙小生意,就他一个人,又是老板又是小工。
有人说,这是兴趣爱好,有人说这是生活所迫为了多一份收入,还有人说等自己的生意发展起来了就把工作辞了。也有人吐槽说,来加拿大就是想过上田园诗般的休闲生活,为什么要把自己忙成这样。不管怎么,在这种耳濡目染下,我也逐渐思考着自己的职业和人生。后来,也曾和他人合伙创过业,取得过一些小成绩,也失败过。但是,这却开启了我对职业的另一种可能性的思考,所以直至今日,我也还在一边工作一边和朋友合伙做一些小项目。
而我业余写下的一些文字,比如这一篇,则是一直以来的兴趣所在,用笔记录身边的人和事,书写自己的种种历程,是多年的习惯,也是一种思考和放松。不过也有朋友说了,我这叫顺便自雇一个,她开玩笑地说卖文字的难道不能理解成自己就是压榨自己的创业小老板么?
樱乐兮,一个倔强的老少女。心不灵手不巧,没有厨艺家务糟糕。最大特点,好读书,不求甚解。全日制学生21年,国内IT女民工。时时感恩平淡时光中的各种小确幸,常常惊喜于“我遇见谁会有怎样的对白”。异国他乡,愿以文字,给予慰藉,给他人,也给自己。(据加拿大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