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闻世界政治法律时政评论地产投资教育移民金融理财商机商讯文化科技大千世界吃喝玩乐美容健康
当前位置:首页 > > 教育移民

美华人博物馆举办“传家宝”活动 揭开隐藏历史

时间:2018-4-23

  中新网4月23日引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当地时间4月21日,美国华人博物馆举办了“保存过去的物品:传家宝”活动,吸引了众多华人参加。不少经历过《排华法案》时期的华裔移民的后代,带着家中的旧信件和照片,前来寻找家族的移民记忆。件件文物,勾画出大时代下顽强不屈的华裔移民形象。

1943年才被废除的《排华法案》,让早期华裔移民吃尽苦头。为圆美国梦,众多华人靠冒充别人子女的“纸儿子(Paper Son)”为途径,才踏上这片土地,一辈子用假名生活。也因这段屈辱的排华历史,当年的第一代华裔移民不鼓励孩子学习母语,对家族历史也忌口不言,让后代有根难寻。 “纸儿子”黄伯富的书信 梁晋(Leung Jin,音译)带着已过世的父亲黄伯富留下的书信和照片,来到当日的活动上。梁晋表示,父亲的前半生对自己来说都是“谜”:父亲在生前鲜少提起童年过往,不懂中文的梁晋想寻根,却完全无从下手。 梁晋说,父亲可能来自中国广东台山,在1934年,11岁时只身赴美国打拼。由于《排华法案》,父亲只能通过“纸儿子”的方式,认一位名叫“Lem Loy”的华人为养父,改名为“Leung Lem Loy”,在纽约州水牛城(Buffalo)生活。 梁晋说,自己出生时,“爷爷”已去世,父亲也从未向他提起过任何关于养父家中的事情,只笼统地告知子女,自己是“纸儿子”。梁晋指出,即使《排华法案》被废除后,父亲也始终不愿提及这段往事,直到去世都用假身份生活,“我想当时很多‘纸儿子’都怕被人发现真相,被遣返回中国”。
点击进入下一页
梁晋展示父亲家人在中国的照片。(图片来源:美国《世界日报》记者 牟兰 摄)
黄伯富在76岁时去世,留下大量书信和照片,梁晋不懂中文,直到近期才找人帮忙翻译了部分信件。他说,了解到父亲在中国,还有两个姐姐和哥哥,以及一位表兄弟。其中一封信显示,1935年,伯伯告知家中经济拮据,父亲便通过大通银行,寄了一张200元的支票给台山老家。 未在华埠居住和生活过的梁晋,对和中国有关的东西都很陌生,如今他迫切想寻找亲人和自己的“根”:“我没有到过中国,想到父亲寄信的地址去看看。我想这些照片上的都是我的亲人,可能是我的姑姑和伯伯,我也想找到他们。我想多了解父亲,多了解家。” 商人陈洽富的旧照片 继承父亲陈洽富收集华人社区老照片与华人移民文物遗志的陈翠兰,当日也来到活动上。她说,父亲随爷爷从香港移民澳大利亚后,再辗转赴美。当时的《排华法案》虽不允许中国劳工进入美国,但商人、学生和学者不在禁止行列,陈家藉由商人身份,得以进入美国。 陈翠兰说,祖父在澳大利亚开了一家“新源盛”杂货店,1928年,这家店在纽约华埠勿街55号重新开张。父亲先继承了祖父的商店,又勤工俭学进入大学学习工程专业。毕业后进入一家知名电梯公司,是当时全美电梯业仅有的两名华人之一,并参与设计了世贸大楼的电梯。 虽然父亲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但陈翠兰说,当时社会对华人极为歧视,父亲任职期间,名字却无法在员工手册上出现。也正因为这种歧视,当时的华人父母都不鼓励子女学中文,与如今的“汉语热”形成了鲜明对比。 缘自对华人血泪移民史的切身感受,陈洽富晚年热衷于收集旧照片、账簿、支票本、移民入境卡等华人移民史料与文物,并将其中一部分捐给了美国华人博物馆。陈翠兰如今也继承父业,期望搜集更多资料,让后人不忘记历史,也希望帮助华裔年轻一代寻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