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人会成为“大众杀手”,冲进学校开枪扫射?有什么办法可以防止这类事件发生?每次发生校园枪击案后,这个问题都会被提出来。在美国弗罗里达州上个月发生17人丧生的校园枪击案后,Radio-Canada 和一些加美专家探讨了这个话题。
美国心理学家彼得.兰曼(Peter Langman)关注校园枪击案已经将近二十年,为61名枪手建立了档案。他说,这个群体的人形形色色,年龄跨度从11岁到62岁。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正在或曾经在他们血洗的学校里就读。大部分人内心充满愤怒。但除此以外,他们基本上没有什么共同特征了。
“大众杀手”在犯罪学上指的是24小时内在同一地点杀死两人以上并有杀死更多人意图的凶手。但杀死家庭成员的人不被包括在此类。
根据蒙特利尔国际预防犯罪中心最近的一项研究,大众杀手主要是白人男性,平均年龄为26岁。大部分人在作案时使用枪支。该中心的研究项目负责人马德里萨(Pablo Madriza)说,驱使他们走上这条路的原因有四大类:校园霸凌,心理问题,孤独感和觉得自己遭受不公。
但是专家们也不得不承认,这些个人特征还是太模糊了。至于四大类原因,许多小时候在学校里受过欺负的人,孤独内向的人,或是受到过不公正对待的人,并没有成为杀手。校园或其他公共场所的枪击案不容易防范,这是很重要的原因。
(Joe Raedle/Getty Images)
适得其反的防范措施
1999年4月20日,美国科罗拉多州的科伦拜恩中学的两名学生冲进校园,在短短十几分钟里射杀12名同学和1名老师,两人随后自杀。此案发生后,当地学校和警方采取了一系列防范措施。除了在校园里安装摄像头和金属探测器之外,学校还对“问题学生”提高了警惕。如果发现谁可能有暴力倾向或心理不稳定,就把他们送去见社工或心理医生。
遗憾的是,这些措施的效果并不理想。魁北克省卫生部的儿童心理学家卢索(Cécile Rousseau)说,那些可能有问题的学生,因为害怕被另眼看待,反而不愿意求助了。这些措施实施将近二十年后,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它们并没有起到减少暴力的作用。
(RHONA WISE/AFP/Getty Images)
如果存在一套机制,可以向预报地震那样预见到谁会变成杀手,那自然再好不过。但是卢索说,以我们目前所掌握的方法和知识还做不到这一点。科伦拜恩中学的经验证明, 基于对一个人产生的怀疑采取防范措施,结果是让这个人更愤怒或更孤独。相比之下,努力促进包容,防止霸凌的学校和社区在减少暴力方面更有成效。
枪手在行动前会释放出一些信号
如果说现有的方法不能让我们发现未来的杀手的话,许多人在制造枪击案之前确实会有所表露。例如在社交媒体上发帖暗示,对朋友透露。兰曼说,有些年轻枪手甚至会通知自己的朋友某一天不要来上课。
目前在华盛顿任教的加拿大安全专家勒缪尔(Frédéric Lemieux)说,通常警方在问话时最感兴趣的是对方是否有前科,发出过何种威胁等等。但是一个人逐渐发生的转变,例如越来越相信暴力是唯一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他认为警方需要在问话方式上加以改进。
(据R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