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市部分学校仍出现学额不足,需要轮候入学的情况。有家长表示,他们即使是在自己居住地的校网报读距离最近的学校,仍需要先登记轮候,到有学额时才能插班,质疑温市市府及温哥华学校局是否有能力及相应计划,应付未来的增长。温市市府回应称,学额不足的情况出现,是因为他们之前没有预计过会有年轻家庭选择居于以柏文单位为主的区域。
温市居民考克斯(Jennifer Cox)与丈夫在两年多前迁进温哥华东区,当时已打算将小孩送到离家三个路段的Lord Selkirk小学就读,但他们去年尝试为女儿报读幼稚园课程时,才得知即使该校是其校网的所属学校,他们仍需要先加入登记名单轮候。
考克斯坦言,报读学校的事令她压力很大,同时亦质疑温哥华学校局是否有足够先见,应对这些情况。她认为,温市市府有相关的人口数据及社区规划蓝图,应该预先规划好。由于女儿将要在9月升读小学,但能入读邻近学校的机会渺茫,考克斯表示,已准备放弃并考虑迁离温市。
据资料显示,现时温市共有8间学校的幼稚园设有轮候名单,但当中并不包括一些提供特别课程如法语课程或蒙特梭利(Montessori)课程的学校。
温市市府回应指,他们之前没有预计到会有年轻家庭迁入以柏文为主的地区如市中心及甘比走廊,但强调现时市府在规划社区发展时,已有更好的设计。
卑大市区设计教授康顿(Patrick Condon)表示,市府应早已预计到有这种迁移的趋势,因为楼价高企令到很多温市家庭需要迁进较小的柏文单位或城市屋。
虽然市府并不直接负责兴建学校,而是由温哥华学校局从省府取得拨款,再负责筹建新校,但市府仍需定期提供资料,让学校局了解学生的集中区域或迁移方向。
市府承认,他们在逾十年前,提高市中心及福溪发展密度的时候,错误评估人口改变的趋势。市府规划部门助理总监门罗(Kent Munroe)说:"我们因为自己的成功,而成为受害者。"他解释,市府成功创设社区,为市内家庭提供了很好的地方及设施,但人口不断改变,兴建新校却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完成的事。
温哥华学校局现时正计划在豪港(Coal Harbour)、奥运村及温市西端兴建新校应付该些地区的居民需要。另外,为配合未来将有大批新居民迁入的河畔区(River District)发展,亦计划在附近建设新校。
不过,卑大教授康顿认为,市府应该透过更改密度的方式,例如加快容许独立屋地区改建多户房屋,便能有效将人口平均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