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2月9日电,“保险+期货”金融综合支农模式,迎来首个自律新规,为活跃“三农”大市场添活力。
日前,中国期货业协会发布实施《期货公司“保险+期货”业务规则(试行)》。这是“保险+期货”业务领域的首份行业自律规范性文件,核心就是牢牢守住业务风险底线,更好赋能“三农”大市场。
“保险+期货”业务事关农民切身利益,加强规范不是限制发展,而是为了更好地大展拳脚,将服务“三农”做得更精更细更实。
9月22日,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郯城街道农民整理收获的玉米。新华社发(张春雷摄)
“保险+期货”,就是农民通过保险公司购买农产品价格险或收入险,保险公司向期货公司购买场外期权,转移赔付风险,最后由期货公司通过期货市场对冲价格风险锁定收益。对农民来说,如果农产品价格或农户种植收入不及预期,就能得到赔付。
中期协数据显示,自2015年开始推出“保险+期货”,截至今年9月30日,期货经营机构通过“保险+期货”模式为天然橡胶、玉米、大豆、鸡蛋、苹果、棉花、白糖等21个品种提供了价格保障,累计承保货值2055.37亿元,涉及现货数量共计3896.97万吨。
“保险+期货”在保障农民收入、转变农业风险管理方式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还创新发展出“保险+期货+订单农业”“保险+期货+银行”等服务模式,形成了多方位“三农”金融服务体系。
期货业以风险管理为专长,自身的风险管理是重中之重。
此次新规是中期协在中国证监会指导下,总结近十年的经验教训,对实践中暴露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的行业自律规范。
中期协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规范主要针对当前“保险+期货”总体呈现出规模为先、粗放发展的现状,缺乏统一明确的工作规范、服务“三农”的质效还不够高、可持续性有待进一步增强等问题,强调正本清源、规范发展,明确底线要求。
禁止以夸大预期成效、隐瞒交易风险、非标准化期权非正常定价报价等方式承揽项目;禁止以任何形式单独或者合谋开展资金空转、脱实向虚以及其他不具备保障意义的项目;禁止通过项目进行利益输送、损害涉农主体合法权益或者套取涉农财政补贴资金等……坚持问题导向,新规明确期货公司“保险+期货”业务的各类禁止行为。
为进一步压实主体责任,新规还明确了业务的自律检查机制,对违反规则规定或者证券期货相关行政法规及部门规章的行为,提出了具体处理措施。
“保险+期货”业务底层实质属于衍生品交易业务,但期货公司不能简单地将其视为纯金融交易属性的业务。正如一位期货公司负责人所言,行业要站在“国之大者”的高度,不要怕当“泥腿子”,“‘三农’是大市场,加强业务规范,风险管理从自己做起,这样大家的路才会越走越宽敞”。(新华社记者刘开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