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海,碧波荡漾。一次没有先例可循的考古调查,打开了埋藏在千米深海、尘封500多年的“时光宝盒”。日前,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公布,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入选。
遗址位于海南岛与西沙群岛之间的南海海底,西北距离三亚约150公里。两处遗址是中国首次在1500米深海发现的明代沉船遗址,保存相对完好,文物数量巨大,年代比较明确,不仅是我国深海考古的重大发现,也是世界级重大考古发现。
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遗址正射影像图。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供图
南海西北陆坡二号沉船正射影像图。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供图
2022年10月23日,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深海勇士”号正执行第500潜次任务。母船驾驶室里,水声通信系统忽然传来潜航员发自海底的惊呼:“发现大片陶罐!”“数以万计!”
近7个月后,国家文物局、海南省人民政府等发布消息:我国南海发现两处明代沉船,分别被定名为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和南海西北陆坡二号沉船。随后,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联合进行深海考古调查,使用“探索一号”“探索二号”科考船和“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共执行41个潜次调查。
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遗址核心区为船体和大量堆叠有序、码放整齐的陶瓷器、铁器等构成的堆积,长约37米,宽约11米,可见10个分舱,堆积高约3米。这艘被判定为明正德年间的沉船遗址遗物数量超10万件,包括陶器、瓷器、铜器、铁器、竹木器等。
南海西北陆坡二号沉船遗址位于一号沉船遗址东北约12海里处,核心区为大量排列整齐、码放有序的原木堆积,长约21米,最宽约8米,年代为明弘治年间。
这是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内部(2022年10月摄)。新华社发
“这样的深度、体量、堆积,震撼人心!”考古调查项目领队、首席科学家宋建忠说,中国水下考古开展30多年来局限于浅海,深度一般不会超过40米,像这样一次千米级的深海考古,放眼世界也是绝无仅有。
项目副领队张凝灏全程参与了此次深海考古。“除了震撼,还是震撼!”他说,第一次看到沉船遗址的照片时,已觉震撼,到了海底,根本无法用语言形容。
经过两个阶段的调查,考古队员从一号沉船遗址提取出水文物543件(套),代表性器物有青花碗、盘、碟、罐、玉壶春瓶,红绿彩碗、盘、杯,珐华梅瓶、罐,素三彩鹤形壶、象形壶、螺形壶等;从二号沉船遗址提取出水原木、瓷器、陶器、蝾螺壳、鹿角等遗物36件。
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遗址出水的瓷器(拼版照片):左上为螺形壶,左下为三彩象形持壶;右为珐华彩莲纹梅瓶。新华社发(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活动办公室供图)
当前,这些文物正静静地“躺”在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里,由工作人员进行专业保护。
“目前出水的很多文物我们从来没见过。”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馆长辛礼学说,“我们正筹备展览,争取今年内让观众在南海博物馆看到这批珍贵文物。”
南海西北陆坡二号沉船遗址出水的乌木。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供图
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考古调查是中国水下考古工作者首次运用考古学理论、技术与方法,严格按照水下考古工作规程要求,借助深潜技术与装备,对位于水下千米级深度的古代沉船遗址开展系统、科学的考古调查、记录与研究工作,充分展示了我国深海科技与水下考古的跨界融合,标志着我国深海考古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是中国水下考古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脱离了深海装备和技术,深海考古工作无法完成。”项目副领队邓启江说,深海考古调查突破了常规潜水的手段,必须借助“深海勇士”号这种国之重器提供支持。“相信随着深海科技以及装备的研发和进步,未来深海考古将取得更大成果。”
图为“深海勇士”载人潜器。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供图
南海自古以来就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是一片写满历史的海域。宋建忠说:“这一发现完善了海上丝绸之路南海段航线的历史链条,实证了中国先民开发、利用、往来南海的历史事实,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往来与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
“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的发现只是一个开端。”辛礼学说,“深海有很多宝藏,我们共同期待。”
记者:周慧敏
编辑:贾真、刘梓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