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制作:方金洋
新华社天津6月4日电(记者徐思钰、宋瑞)一年前,38岁的傅佳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在单位里演起戏来。
傅佳是天津张园纪念馆(以下简称“张园”)的一名讲解员。去年9月,经过表演训练的他,乔装打扮成百年前的小人物,带领观众回到我国近代波谲云诡的风云岁月,开启了一场“边看、边听、边感受”的“穿越”之旅。
始建于1915年的张园坐落于天津市和平区鞍山道59号,见证了天津近代历史的变迁。去年,张园入选了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首批“沉浸城市故事会”国家级试点名单。挖掘历史故事进行剧本改编创作、依托原有建筑实景布置道具、融入相声式演绎讲解……沉浸式演绎展让观众得以深度感受城市文化特色。
傅佳(右一)与同事正在为参观者表演式讲解张园历史。新华社记者 徐思钰 摄
“身临其境的游览模式代入感很强,更便于我们了解景点的历史文化,沉浸式感受天津城市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来自河北的游客牛海玉对此称赞有加。
“每栋洋楼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故事,我们希望让天津的小洋楼‘开口说话’,观众走进其中很快能感受到天津这座城市独有的文化底蕴。”天津北方演艺集团事业拓展(文旅)部部长郭鸿斌说。截至目前,仅《津门往事》沉浸式演绎展已推出近400场。创新演绎赋能下,张园的游客量大幅提升。
海河西岸,一排翠绿的梧桐前,一座白墙黑窗、雕花廊柱的三层法式建筑临街而建。曾经的法国公议局旧址如今“摇身一变”,成为新式艺术殿堂——天津数字艺术博物馆。
馆内正在展出“发现敦煌——敦煌艺术情景式特展”。千年壁画通过3D全息投影、光影科技等数字技术跃然眼前。观众可以通过科技与壁画触摸互动,亲自动手体验敦煌艺术的创作过程,感受古代工匠们的智慧与技艺。
从“梵高的世界”全景数字艺术互动大展,到敦煌主题岩彩体验课堂……开馆一年多来,天津数字艺术博物馆充分运用8个沉浸式互动区域,打造新型数字文化体验空间,使中外艺术、数字科技、观众游客深度互融。
观众在天津数字艺术博物馆参观“发现敦煌——敦煌艺术情景式特展”。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
今年“五一”假期,天津数字艺术博物馆共接纳游客近3000人次,其中65%来自外地。“当数字赋能洋楼,给予了这座建筑新的‘数字生命’。”该馆馆长金鹏说。
坐拥天津市约四分之三历史风貌建筑的和平区,近年来大力发展“洋楼经济”,盘活“洋楼资源”。在整体规划、调整业态、场景设计上花心思、下功夫,让中西合璧、古今交融的历史建筑源源不断吸引着八方来客。
徜徉在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风格各异的欧式近代建筑群落映入眼帘,满满异域风情。而大理道5号的原蔡氏家祠却是这片区域内少有的中式庭院——“樘院”。
在天津市和平区五大道樘院内,一家新开业的茶饮店内顾客络绎不绝。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推开朱漆大门,院内流水古石、青砖碧瓦,一派古风韵味。工作人员身着国风服饰奔走忙碌,不少游客走进院内,品一口茶,享受古今交融的休闲时光。经过抢救性保护修缮,曾经斑驳沧桑的蔡氏家祠摇身一变成为集餐饮休闲、艺术展览等业态于一体的时尚消费空间。
“承接项目时没想到这么火,现在每天都有上千人进院打卡。”亿城(天津)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尔康坦言,如今,人们消费更看重的是产品背后的文化、创意和消费场景、氛围体验。“原蔡氏家祠作为五大道重要的历史风貌建筑,我们融入现代艺术空间设计,将其打造成一个综合性、多元化的文旅空间,吸引众多游客慕名而来。”他说。
“我们深挖城区潜力,不断破译承载着历史文化建筑的‘流量密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理念,加强活化利用,让老建筑焕发新活力。”天津市和平区委书记姚建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