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8月14日电,日本首相、执政党自民党总裁岸田文雄14日宣布将不参加9月举行的该党总裁选举。这意味着选后他将不再担任日本首相,自民党新总裁将接任首相。
分析人士认为,岸田决定放弃参选,是因为自民党“黑金”丑闻不断发酵导致内阁支持率长期低迷,而他一直无力改变这一局面,引发党内对未来大选前景的担忧,从而失去党内支持。未来自民党内将围绕总裁职位展开激烈争夺,总裁选举结果比以往更难预料,日本政治前景不确定性增加。
8月14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出席在东京首相官邸举行的记者会。新华社发(Pool图片,方家远摄)
名为挽回信任
日本媒体14日上午突然报道岸田已决定放弃参选,岸田随后于中午召开记者会宣布了这一消息。他说,必须在这次自民党总裁选举中向国民展示“自民党将会改变”,而他自己退出竞选是以“最容易理解”的方式展示这一点的“第一步”。
岸田提到必须向国民展示“自民党将会改变”,是因为在他执政期间,自民党接连曝出丑闻,特别是国会议员从党内派阀获取政治筹款派对券回扣并形成“黑金”,大大挫伤日本国民对本国政治的信任,也重创了岸田内阁和自民党的支持率。“黑金”丑闻去年11月曝光后,岸田内阁支持率数度创下历史新低,一直处在低于30%的“危险水域”内。
岸田在记者会上说,他因“政治和金钱”问题受到批评,而政治以国民信任为基础,因此他以“向前推进改革”的强烈意愿做出不再参选的“重大决断”。
实因失去支持
分析人士指出,虽然岸田声称自己退选是为了挽回国民对政治的信任,但失去自民党党内支持可能才是岸田放弃参选的真正原因。
事实上,岸田今年以来曾多次与党内大佬、副总裁麻生太郎见面聚餐,被认为意在寻求麻生支持他连任总裁。然而,岸田一直未能有效提振支持率,自民党在4月的国会众议院补选和7月的东京都议会补选等重要选举中相继失利。日本国会本届众议院任期将于明年10月届满,加上明年夏天还将举行参议院选举,自民党面临日益迫近的选举压力。党内越来越多人担心岸田的低支持率拖累本党选情,要求岸田下台的声音日益强烈。日本前首相菅义伟6月就曾公开指责岸田未就“黑金”丑闻承担责任,称自民党总裁选举是能否给国民带来“刷新感”的重要节点。前环境副大臣笹川博义也在7月公开要求岸田“必须做出了断”。
8月14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出席在东京首相官邸举行的记者会。新华社发(Pool图片,方家远摄)
辽宁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陈洋指出,自民党内广泛的不支持及党内大佬的“逼宫”,是导致岸田宣布放弃参选的重要原因。日本前外务省官员孙崎享也认为,岸田很可能是因为看到党内反对其连任的情绪高涨而做出放弃参选的决定。
岸田在记者会上被问到为何选择现在宣布放弃参选时说,他希望在自己所致力的政策课题上为今后定下方向后退出竞选,而过去1个半月中多项议题已取得进展。不过陈洋认为,岸田此时放弃参选的真正原因可能是其“最后一搏”的计划落空。
岸田此前定于9日至12日访问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蒙古国,并在哈出席“中亚+日本”峰会。但宫崎县近海8日发生7.1级地震后,日本气象厅发布日本东部太平洋南海海槽发生大地震可能性增高的提醒信息,岸田不得不取消出访行程,留在国内应对可能发生的大地震。陈洋说,岸田原本希望通过此访最后尝试能否以外交成果提振支持率,但突发的地震打乱了他的计划。
不确定性增加
此次岸田决定放弃竞选连任自民党总裁非常突然。这一消息传出后,日本朝野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都表示很“震惊”。最大在野党立宪民主党国会对策委员长安住淳表示,今后的日本政局总体将变得不稳定。
岸田退选后,新总裁人选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目前,自民党前干事长石破茂已表明参选意愿。他在岸田宣布放弃参选后表示,如果能集齐参选所需的20名国会议员推荐,他将“担负起责任”。另据报道,数字大臣河野太郎10日曾与麻生聚餐,向其表达了参选意愿,并介绍了未来竞选中的政策主张。被认为可能参选的人还有自民党干事长茂木敏充、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经济安全保障担当大臣高市早苗、前环境大臣小泉进次郎、前经济安全保障担当大臣小林鹰之等。
2021年9月17日,在日本东京,当时的日本自民党总裁选举候选人河野太郎、岸田文雄、高市早苗和野田圣子(从左至右)在竞选演讲之后的记者会上合影。新华社发(Pool图片,间山公雅摄)
日本朝日电视台分析,岸田放弃参选,使其领导下的内阁阁僚和自民党领导层高官比如茂木、河野、高市等更容易参选。陈洋说,随着岸田退出,这些人不再会有“背刺领导”的尴尬,现在可以卸下“思想包袱”,更积极主动地参选,因此此次选举可能会有更多人竞争。
关于谁更有可能成为自民党新总裁和日本新首相,陈洋指出,以往党内派阀之间的合纵连横在自民党总裁选举中起到很大作用,选举结果相对容易预测。但今年以来,受“黑金”丑闻影响,在岸田推动下,自民党内多个重要派阀都已解散,这意味着总裁选举结果变得难以预测。
孙崎享认为,目前这些可能参选人员各有劣势或问题,有人党内支持率偏低,有人在党内有激烈反对者,有人支持基础不够广泛,有人参选意愿不明,预测谁能当选为时尚早。(新华社记者刘赞 姜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