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银川5月21日电,“张叔,您的餐到了。”穿着黄马甲的“外卖员”敲开张新书家的门。一盒热乎乎的米粥,两个花卷,加上午餐多订的一份白菜炒豆干和凉拌黄瓜,这是张新书和儿子两人的晚餐。
张新书家住宁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工人街社区,多年来独自照顾智力残疾的老伴和听力、言语、智力、肢体多重残疾的儿子。今年老伴刚过世,留下他与儿子相依为命。
图为工人街社区工作人员给张新书一家送餐。新华社记者马丽娟 摄
张新书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和心脏病,常常头晕、双腿酸痛,对普通人而言,准备一日三餐这样的“寻常小事”,对残疾人家庭来说却并不容易。2018年,得益于工人街社区开启的“天使助餐”服务,张新书一家不再为就餐发愁。
工人街社区为廉租房片区,残疾人、老年人、低收入家庭较多。社区党支部书记倪艳红告诉记者,社区现有居住人口5600多人,残疾人就有312名,其中二级残疾以上的重度残疾人占了一半。他们有的是双残户,有的常年卧床,还有许多人不能独立出门。
“我们在入户调查时了解到,国家发放的低保和残疾人补贴减轻了他们的生活负担,但因身体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这些残疾人在助餐、助行、助购、助浴等照护方面,还有很多元也很强烈的需求。”倪艳红说。
于是,工人街社区先从残疾人群体最期盼的助餐开始,引入第三方社会组织,用一部分社区办公经费和筹集的社会公益资金开办食堂,专门为重残、多残、65岁以上的老年人备餐配餐。
记者在社区食堂看到,价目表上一份午餐14元,一荤一素,晚餐4元,有粥、面条、馒头等。签约的残疾人通过电话或微信群订餐,可以自己来取,也可预约配送到家。“很方便,食堂饭菜花样多,也可口,还会征集我们的需求和意见调整菜单。”张新书说。
图为工人街社区工作人员在备餐。新华社记者马丽娟 摄
简单的“一口热饭”,传递着民生关怀的温度。然而,一直靠社区四处“化缘”支撑项目运行总不是办法。2020年,大武口区残联将此服务立项,按每人每年1000元的标准补贴提供服务的社会组织,后来这一标准又提升至1500元。
2021年,这一项目再次“升格”,大武口区残联在全区实施“天使家护”居家托养服务项目,包括“天使助餐”“天使呼援”“天使家政”子项目。“天使呼援”为重度精神、智力残疾人佩戴智能手环,可紧急呼援、定位预警;“天使家政”提供卫生清洁等服务,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家里也能窗明几净。目前,“天使家护”项目已有1660多名残疾人受益。
中国残联将今年的全国助残日主题定为“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关爱残疾人,关键在细处。“我们将根据各类残疾人的实际需求,探索新模式、新内容、新举措,继续丰富‘天使家护’项目内容,除了解决残疾人基本照护问题,还要帮他们走出家门、融入社会,过上有品质的生活。”大武口区残联理事长杨琰说。(新华社记者张亮、马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