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报道,当地时间4月2日下午,美国国会大厦发生袭击事件,致一名国会警察死亡,嫌犯随后被击毙。调查这一事件的官员透露,嫌犯或为极端仇恨组织的追随者,曾多次在社交媒体发表仇恨言论。另一方面,美国国会大厦的安全问题引发议员们担忧。
加拿大总检察长昨天(4月1日)在庭上反驳辩方提出美国在孟晚舟案的司法管辖权超出正常范围的指控,并辩称这个问题最终要由美国法官来决定。
孟晚舟引渡案关于“程序滥用”问题第四分支,即美方引渡请求是否违反习惯国际法的庭审,经过三天半时间,于4月1日在温哥华的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高等法院结束。从4月下旬开始,此案将进入主审法官首次作出引渡判决之前最后环节的庭审。
加拿大保守党参议员布瓦维纽(Pierre-Hugues Boisvenu)星期二(3月30日)向议会参议院提交一项个人法案,建议加强对被指控家暴的男性的监管,更有效地保护受害者。
孟晚舟引渡案3月30日在卑诗最高法院继续开庭。孟晚舟律师称,美方试图将美国法律应用于中国商人在香港的活动,这是侵犯他国管辖权力。美国涉嫌因完全在美国境外发生的欺诈行为而要求将孟晚舟引渡到纽约受审,是前所未有的。他试图以此论点说服法官中止引渡程序。
中国华为公司财务长孟晚舟的律师团今天在加拿大法院辩称,虽然美国以共谋和银行诈欺罪名指控她,但事发地点香港在中国领土之内,只跟中国有关,与美国无关。辩护律师还指出,从加拿大引渡孟晚舟到美国,将损害中国在国际法上的主权。
中国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总结表彰大会29日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亲切会见参加大会的受表彰、受嘉奖代表,向他们表示诚挚问候和热烈祝贺。
孟晚舟引渡案3月26日在位于温哥华的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高等法院结束了又一周的庭审。在本周聆讯期间,控辩双方重点围绕加执法部门在拘押孟晚舟过程中的行为是否构成程序滥用继续展开交锋,主审法官亦在此过程中表达了一些疑问。
早在棉花争议前,新疆议题便是中西舆论战焦点之一。从早年的东突厥斯坦议题、反恐治理的相关辩论,到近期中西在新疆人权上的隔空交手、相互制裁,新疆似乎从未淡出传媒与社会的舆论场。对此议题,多维新闻访问到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台湾大学历史学系兼任副教授吴启讷,以历史与族群政治为视野,探究西方炒作新疆议题的深层动机。
今天“整个娱乐圈都在忙着解约”——中国艺人们密集发声,与那些曾发表不当涉疆言论的跨国品牌和公司终止合作。可以说,两天来持续发酵的“H&M事件”经过中国网民和消费者为主体的“用脚投票”,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
3月18日凌晨2点,警察接到报警,有人在BCIT本拿比校区后面Greentree Village Park发现了一具焦尸残骸。
星期二,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访问了中国,与中国外长王毅会晤,随后发表联合声明说, 要共同对抗西方国家在人权问题上的批评和制裁, 并要求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举行峰会, 讨论目前国际局势动荡升级问题。拉夫罗夫在记者会上明确表示,是西方的制裁拉近了俄罗斯与中国的关系。